作为中国首个正式运行的强制碳市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昨“鸣锣”开市正式运行。数据显示,交易所正式运行首日完成交易8笔,最低成交价为每吨28元,最高成交价为每吨32元,成交总量21112吨,成交总额613236元。
“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运行之后,其他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也会在今年和明年陆续上线启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率先启动,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手段推动企业自觉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
启动仪式上,比亚迪、中兴通讯等企业获颁碳排放权配额证书。深圳碳交易市场在启动阶段,将重点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碳排放管控单位,管控单位碳排放总量占深圳全市总量约40%。首批纳入碳交易的635家工业2010年碳排放总量合计约3173万吨,约占全市总量的38%。到2015年这些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将下降32%。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负责人介绍,这635家工业企业2013-2015年获得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亿吨,这些配额被划分到各企业后,提前用完配额的企业就必须上市场向配额有盈余的企业购买,另外市场投资者也可以购买碳排放配额,再伺机上市出售。
据悉,今后个人在缴纳一定费用后,也可在排交所开户“炒碳”。不过业内人士提醒,“碳市”也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