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在11月12日的北京APEC会议期间,共同发布了新的联合减排承诺:《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中美双发都在这纸宣言中体现了较大诚意。
美国提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刷新美国之前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17%。中方也首次正式承诺: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将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为自己画出了排放速度上限和清洁能源利用下限。
美国承诺:兑现很成问题
但是,外界却对这份联合声明能不能兑现抱有很大疑虑。毕竟上一次美国在逃脱减排国际义务时的恶劣表现,还没有淡出人们视线:1998年11月,克林顿民主党政府的副总统戈尔,代表美国签字加入了《京都议定书》;但仅仅三年后的2001年,共和党美国总统小布什便宣布退出,理由是该协议可能威胁美国的经济竞争力,且全球变暖理论尚没有足够多的科学依据。直到四年后的2005年,小布什政府才在G8峰会上“扭扭捏捏”的勉强宣布,愿意承担“发达国家可以做到的实际承诺”,但是,“前提是不损害经济发展”。
因此很多观点认为,中美此次减排联合宣言,恐又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更迭的牺牲品。虽然自08年奥巴马上任以来,白宫始终在努力推动减排方面的政策与立法。甚至在国会屡次阻挠相关法案落实的情况下,奥巴马直接将二氧化碳直接宣布为“污染物”,纳入了环境保护局的行政管辖范围。但以目前的美国政治局势看来,拥有比10年前更激进保守主义政见的共和党人很可能赢得2016年大选。届时,此项联合声明的承诺能否兑现将很成问题。
果不其然,还没等16年奥巴马换届,国内刚刚赢得中期选举的共和党们就坐不住了:11月12日,美国众院议长、共和党人约翰·博纳(JohnBoehner)和即将出任共和党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的麦康奈尔(McConnell)齐齐发声,批评中美减排协议。博纳直接宣称,“阻止这些有害的协议生效”,将成为新国会中共和党人的主要任务。
博纳掣肘,奥巴马能怎么办?
于是各界难免有题中之问:如果美国人真的再次爽约,那中国又该不该当“老好人”,继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中国行动:言既遂矣,诺行合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中国近些年来(尤其是雾霾危机爆发以来)为推进节能减排做出的努力。与美国在承担环境责任上的犹犹豫豫不同,近年来中国正以巨大的实质性努力,推动着本国乃至全世界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水电装机总量占全世界的30%以上;风力发电装机总量占全世界的29%,太阳能集热面积总计占全世界的50%以上;光伏发电装机年新增总量也已经占全世界的30%以上。中国的核电发展同样是全球最快的,28个在建机组占到了全球在建机组数量的四成。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强力推进以“煤改气”(燃煤火电改造为燃气火电)工程、“上大压小”(以效率高、环保设施完善的大型火电机组取代效率低、污染大的小型火电机组)工程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改造。中国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会长张国宝曾提到,中国燃煤机组目前每千瓦时煤耗已经降到了320克,比美国要低50克。
不能忽视的是,中国为履行自己环境责任作出的上述努力,是有着高昂成本的。仅以发电生产成本为例,目前全国煤电上网电价在0.3~0.4元/度。而“煤改气”后电价直接翻番,达到0.7~0.8元元/度。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生产的电力,同样成本极高:风电上网电价补贴后达到0.6~0.7元/度。光伏更是高达1.2元左右,比居民购电的价格还高出了五成。核电和水电的快速推进,也让中国承担着高昂的固定投资成本和安全风险压力。
对于一直备受通胀折磨,且仍未摆脱发展中国家状态的中国来说,这些增加的能源成本可谓是不小的负担。
因此有不少人对于目前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表示不满:如果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都不愿意让节能减排“威胁本国的经济竞争力”(小布什语)。那么中国仍旧如此“费力不讨好”的推进能源转型,究竟有没有意义?如果美国政府再次因国内政治问题逃脱了环境责任,是不是中国也应该放弃再当“老好人”?
节能减排会“威胁本国的经济竞争力”……
自缚手脚不能动?扎紧绑腿向前进!
当我们审视世界能源领域的现状与发展,那这一问的回答将是肯定的:无论其他国家怎么样,中国都应该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会束缚住中国经济的手脚,反而会帮住他扎进绑腿,加速前进!
一.环保、气候问题必须正视
目前,雾霾已经成为困扰中国所有地区的重大问题。雾霾造成的极恶劣健康、经济影响,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去年年底甚至有新闻报道称,一名中科院花重金引进的海归人才,本来已经一切敲定了,最终却因为雾霾问题放弃了回国。
雾霾问题归根结底来自于中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大量的低劣燃煤锅炉和燃油机动车,在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日夜不停的为中国的天空添雾加霾。要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只能靠更清洁的能源、更高效的利用方式,例如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
全球变暖的危害也许并不如雾霾这样近在眼前。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自08年南方雪灾以来的一系列反常气候灾害都与此相关。有必要认识到:应该为全球变暖着急的不仅仅是大洋上的岛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集中、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多的国家,中国也是首当其冲的温室效应受害者。
二.节能减排是事业,也是产业
将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对立起来的看法,实际上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至少对于中国的产业与经济来讲,节能减排的大力推进,利大于弊。
无论是光伏、风机等新能源设备,还是大容量火电机组这样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的能源装备,甚至核电技术装备,都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主力。中国制造的光伏板(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曾直言:“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能够左右市场的产业并不多,光伏产业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百万千瓦火电机组、第三代核电设备都已经在全球市场有了很好的推广成果。
中国在水电设备、水工建设上的积累优势,也被利用起来“出海捞金”,如在此次巴西世界杯中为保障供电立下汗马功劳的杰瑞水电站。另一项广受关注的水工“奇迹”是,中国将流经境内的湄公河上游铺满了水电站,然后再将电力通过电网输送到东南亚国家。
除了发电设备,中国的特高压、智能电网等输电技术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其中特高压长途输电技术可谓“冠绝全球”,已经掌握了国标准的制定权。
这些都与中国政府对于节能减排技术的大规模投入是分不开的。以节能减排为驱动的能源革命,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并成为产业升级转型、抢夺技术制高点的先锋。
而且,“节能”与“减排”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减排目标的实现要靠能源消费的引导与控制,最有效的方式是减少化石能源、倚重低碳能源。节能减排的推进,对于提高中国的能源自给率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是一个煤炭、石油、天然气都大量依赖国际市场的巨大能源进口国。国际能源市场的一点点波动都可以让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可以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得到缓解。
三.中国需要舆论制高点
随着中国硬实力的不断提升,对国家形象等软实力的强调也不断增多。软实力的建设,一方面要靠宣传,另一方面则要靠世界热点问题上的话语权。
中国对于节能减排的持续推动,和在节能减排技术和产业上的逐渐发展,已经使得中国的声音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上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份量。这对于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