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应用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光明新区:从绿色建筑示范区到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作者:admin来源:深圳特区报/王奋强阅读量:时间:2013-06-18

以绿色标准兴建的光明保障性住房。

    成立之初,深圳光明新区就将绿色作为“立区之本”,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在国家住建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区以“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为主要平台,以“六个率先”、“四个百分之百”大力推进绿色示范项目实施,在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交通、低冲击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光明新区共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94个,总建筑面积约436.1万平方米。其中16个通过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占深圳全市的1/4,25个正在认证,光明新区已成为深圳市乃至全国绿色建筑认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示范类型最全面的区域。

    2008年第四届绿博会,光明新区成为部市合建的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2011年,光明新区被评为全国首个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2012年10月,光明新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成为全国唯一集三块“国字号”招牌于一身的示范城区。一座“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光明生态城与产业新城已初现端倪。

从绿色建筑示范区,到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光明新区正沿着自己的“绿色道路”满怀“绿色梦想”阔步前行。

    绿色基石——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披览深圳版图,深圳西北部的一块形如钻石的土地,瞬间映入眼帘——这块绿意葳蕤的热土,就是现代化绿色低碳新城光明新区。

    早在成立之初,光明新区就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和产业发展空间,着眼长远,清晰地提出以现代化绿色新城建设为目标,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的“一城两轮”发展战略。

    成立之初,光明新区就率先出台绿色新城建设全方位指标体系,编制了《光明新区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领和行动方案》1+6文件;发布了《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两个文件,为“绿色新城”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强制性措施。新区率先编制绿色建筑示范区专项规划,率先在保障性住房推广绿色建筑标准,率先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和一定规模的社会项目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率先规模化建设综合管沟,率先建设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率先新增建筑全部强制实施“绿色规划”审批。

    成立以来,光明新区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空间、绿色社区、绿色生态系统、绿色城市形象等“七个绿色”, 加快打造“深圳绿谷”,全面建设“绿色新城”。

    绿色崛起——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品牌初显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这样寄语光明新区:建设生态城,绿色建筑是基础。希望光明新区,真正成为全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排头兵。

    据了解,光明新区是全国较早开展绿色建筑的区域,而且几年以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光明新区以“四个百分之百”确保绿色建筑规模。对于保障性住房项目100%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城市更新项目100%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项目100%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和启动区(光明中心区8平方公里、高新技术园区20平方公里、公明中心区4.1平方公里)内的社会投资项目100%实施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所有项目全部依山就势进行规划设计、设置外墙保温体系、采用节水设备、研发类厂房及住宅类项目高层设计并设置地下室。

    为解决绿色建筑建设成本高这一难点问题,光明新区因地制宜,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立体绿化”等符合中国南方气候条件的技术。初步估算,光明新区6个保障性住房以34.3元/㎡的增量成本,实现了绿色建筑星级标准,且综合效益明显——31个示范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14吨、减少碳排放1.24万吨、节省运营成本946.7万元。

    绿色建筑摘金夺银。光明新区一批项目更是获得国家级绿色节能荣誉或奖励,如光明招商科技园获得国家双百示范项目等。

    绿色跨越——绿色产业集聚“深圳绿谷”

    2013年初,光明新区明确提出“打造深圳‘绿谷’,建设绿色新城”的目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产业领域的深入布局。

    结合现状产业基础,光明新区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以循环经济、自主创新为核心,重点引进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型电子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落户高新技术企业“绿色产业”标准,即“三高两低”: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税收贡献与低耗能、低污染。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的LED和太阳能光伏等系列绿色朝阳产业,对LED、太阳能光伏的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引进杜邦、拓日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目前,光明新区已初步形成平板显示,LED、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和优势传统产业的绿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杜邦太阳能、拓日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完整绿色产业链;华强文化、华侨城创想新城等一批超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即将落户,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新产业已成为发展新亮点。

    融入绿色理念也使光明新区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截至2012年,光明新区GDP由成立之初的134.9亿元增长到502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目标;经济连续保持25%左右的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5年增长近6倍,工业总产值、税收等其他各项主要指标均翻倍增长;上市企业从成立之初的4家增至30家;世界500强由3家增至13家;企业累计专利授权量从515件增至 6059 件,新区产业质量明显提升。

    绿色收获——现代化绿色低碳新城加速形成

    俯瞰光明大地,一条条缎带般绿意萦绕的宽阔道路,将新区一片片绿色建筑连缀成一个整体,一座绿色低碳新城正从当年落寞的光明农场中喷薄崛起。

    光明新区成立以来坚持道路先行,以绿色道路建设拉开城市建设骨架。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光明大道、光侨路等“九纵八横”17条主干道路以及30多条支路,都按照绿色道路标准建设;此外,光明新区已建成绿道90.7公里。

    光明新区率先在深圳全市实施城市地下管网“共同管沟”工程,规划建设城市主干道“共同管沟”21公里,日前已建成并交付使用8.7公里。“共同管沟”宽3-7.8米,高2.8米,将之前分散埋设的电力、通讯、给水、中水等地下管线集中在一个管沟内,共同维护、集中管理。这一做法既节约了土地,也避免了城市道路开膛破肚拉链现象。

    在2009年成为国家首批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后,光明新区更是强制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采用低冲击开发理念设计建设。目前已建成门户区36、38号路,牛山公园、明湖城市公园,及保障性住房等示范项目,将建设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今日的光明新区,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的示范引领,绿色生态建设已由“强制”变为企业和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许多企业都自愿采取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进行建设。

    绿色梦想——加快建设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我们将以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打造深圳绿谷,全面建设绿色新城,形成具有光明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掷地有声地表示。

    光明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前发展的总要求,以“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为契机,按照深圳质量发展要求,突出创新、突出实干,加快打造“深圳绿谷”,全面建设“绿色新城”,努力为深圳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积极探索,作出示范。

    据悉,接下来两年内,光明新区还将新开工建设规模不小于2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新区作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区域效应、示范效应将进一步强化。

    完善绿色指标体系。新一轮建设中,光明新区将坚持世界眼光,不断优化“绿色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系,落实具体项目,尽快形成区域效应。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绿谷”建设和新城建设,正成为光明新区新时期的“双轮驱动”。致力打造“人在园中,园在城中,一流城区、一流园区”的“绿色梦想”,构建绿色产业链,加快打造“深圳绿谷”。

    创新城市开发模式。构建宜人的居住尺度空间,形成就业、居住、生活就地平衡的绿色社区。同时,城市规划、建设开发全过程坚持低冲击开发的理念,形成人与建筑、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典型城区。

    创新城市建设模式。光明新区逐步推行绿色施工,开展建筑工业化试点,采用建筑垃圾集中处理与现场处置等多种形式,实行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逐步实现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