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深圳坪山:争当绿色低碳先锋城区
作者:admin来源:深圳商报/李红潘咏阅读量:时间:2012-12-10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处处长杨军——

    从五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坪山新区较早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绿色城市,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坪山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一是高标准规划,高水平研究;二是建设开发强度低,自然条件优越。坪山新区所辖区域建设开发强度低,生态保留得比较好,坪山河流域面积比较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整个新区的60.3%,还储存了比较多的可建设用地,具有后发优势;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四是积极开展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在探索低碳生态分项指标量化,探索低冲击开发模式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五是新区领导重视。

    建议坪山新区从五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推进坪山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干支流同步整治,优先开展受污染支流整治和六联等社区管网建设,提高已建污水厂效益。以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土地价值,以土地空间优化和低冲击开发支撑滨水品质生活。二是寻求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推动转型升级;三是积极保护现有优异自然生态资源,建设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五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促进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

    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朱闻博——

    低碳坪山 绿色水务

    作为生态城市来讲,绿色除了山之外就是水,水和山相得益彰。坪山16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近100平方公里都是生态控制区,占整个流域的60%,山城的界限很明显。在山城区域里面,又以坪山河的支干流为骨架,自然山体构筑了城市生态机体,形成了坪山河良好的生态资源。坪山水资源很丰富,可利用潜力很大。

    低碳坪山如何发展绿色水务?第一,城市减灾。城市发展密度越来越高,要考虑城市在不利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城市防污减灾。

    第二,上游强化调蓄。对于坪山新区,我认为有三个地方可以建设中小型水库:一个是径子水库,在一块库容可以达到300多万方。第二个是汤坑水库;第三个是水阻坑水库。在滞洪区方面,在坪山新区调查里面目前有8处易涝点,应在管网建设中综合地解决。

    第三,雨洪资源的利用。要把水库当作湖的概念去做。做大坝,外形做成天然的坡面,水库的支流可以做多级的抬地,做雨洪的,包括湿地。这样我们有潜水区域,可以形成鱼、鸟生态区域区。

    在上游再新增规划一个5~10万方的污水处理厂,它处理完以后通过滞洪区进一步提升水质以后,再排到坪山河干流。坪山新区有大范围的山林资源,让再生水参与自然循环,实现再生水自然化、生态化、健康化的“新生”。

第四,水环境、水生态。“水得山而活,山得水而秀,城市因山水而灵”。现在河道已经变成城市的河道、防洪排涝通道、市民休闲的绿道、城市与山之间的生态廊道。如果能够把坪山河流域的尺度再加大,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可以在上面做更多的文章。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康——

    坚持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战略

    坪山新区在全市的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我们最近在研究各个区的定位,在明年工作布局中,坪山应该是加快发展的增长级。坪山新区提出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并从2010年就开始实施了,因此可以说是抢占了先机。

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既是我们生活的要求,即对更好环境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竞争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本身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所以说它是一种生产力;而所谓竞争力,就是在目前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的背景下,某一个地方生态环境良好,是绿色低碳的,它就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宜居宜业。

    在绿色低碳方面发展,深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我们的能耗是全国的1/2,水耗是全国的1/10等,绿色低碳成为了深圳的一个品牌,也是“深圳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内涵。我认为,绿色低碳在深圳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自主创新、绿色低碳、民生将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基点”。作为低碳生态示范区,坪山新区应坚持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战略,在推行绿色低碳责任考核、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和推进绿色建筑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努力争当绿色低碳的先锋城区,为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探索经验。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副总规划师张一成——

    坪山低碳生态发展具有两大亮点

    坪山新区作为国家低碳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坪山作为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它应该是新型城市化城区的典范,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为特色;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从一开始就注意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扭转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低碳生态技术集成推进示范,系统、全面和整体上考虑节能减排解决方案。

    坪山新区有着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本底、丰富的人文资源,处于国家铁路的战略节点,具有区域合作的地理优势,相对充裕的土地资源、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以及相对优越的体制机制,这些是坪山低碳生态发展非常好的基础。

    坪山的低碳生态发展具有两大亮点,一是以东站为依托的城市中心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商业文化繁荣,经济辐射能力强,高密度开发,就业高度集中。坪山将成为动力之城、和谐之城、未来之城、立体之城。二是坪山河流域人文创意生活轴:以坪山河为主线,以马峦山为背景,以低冲击开发为手段,塑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活力魅力并存的新型城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一所所长王泽坚——

    自然生态入城 人文生态上山

    坪山新区是深圳最具城市发展低碳生态条件的地区。怎样从空间政策的视角去呼应、支持建设低碳生态坪山呢?我认为主要有几个策略:

    首先,对生态区域保护和城市内绿地系统完善。要让自然生态入城、人文生态上山,把可利用的生态资源利用起来,使可进入城市的生态资源进城,体现城市、人和自然的融合。城市敬畏生态,生态调味城市,实现生态和城市之间的交融。坪山提出了生态规划目标:500米见绿,800米见园,1000米见水。这个目标今后如果能够落到实处,将对建设低碳生态坪山产生非常好、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第二,城市内部结构的设定。从区域的角度看,深圳市东部地区,从坪山到滨海地区,是沿海滨海的旅游发展轴;沿着马峦山现在有生态旅游的轴线,沿着坪山河可梳理出一条都市发展轴线,既有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也有城市公共服务走廊的概念,还有城市生态景观走廊的概念,这是一个复合的生态走廊。

    第三,沿坪山河构建混合型的功能区带,实现产业、城市与居住的相互融合。

    第四,实施生态治水,通过治水使水体的文化附加值、经济附加值发挥到最大。

    第五,优化交通方式和构成,打造低碳的交通体系。

    第六,对于客家文化与建筑的保护和弘扬。坪山河流域,乃至坪山新区有大量的客家建筑,怎么保护性地利用这些客家建筑,形成各个层级的公共系统中心,创造出一些有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城市文化场所,这是实施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南凌——

    用“自然的语言”指导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各位专家从专业角度、从总体的角度,规划角度、人文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思考的方向是自然。

    自然会形成一个“语言”,这个语言就是它的规律。

    我们如何与自然共生?第一,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水文、生物、大气等。其规律是自然的语言,也是大自然大循环的物质表现,这个概念是建立起来的。

    第二,建设生态城市要充分了解自然生态条件,充分尊重并利用自然生态循环,地理地质条件,要保持自然环境的安全,规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第三,生态城市开发模式的变化是一种在保护和尊重自然大循环规律基础上,在局部和细部进行生态建设技术应用的小微循环过程的结合。也就是说大循环、小循环的结合,才能根本治理一些污染作用,真正解决生态建设问题。

    第四,自然要素的体系不能孤立和割裂。每一个过程都是有机的联合体,都是在地貌单元之中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体,把它割裂出来,每个投入都很大,但是综合效应并不好。

    “自然的语言”是一门科学、客观、实用的技术。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掌握“自然的语言”,利用“自然的语言”的循环规律科学指导生态城市建设,这是我们应该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