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地方未摆脱GDP至上 去年节能减排任务后压
作者:admin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汪时锋阅读量:时间:2012-07-04
  一些地区的领导发展观点仍然没有更新,仍然没有摆脱“GDP至上”。一些地方官员对完成2011年的节能减排任务不够重视,认为“十二五”开头两年,节能减排考核会比较松,因此不太重视,不断将任务往后积累。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牵头、包括国务院参事及几大部委官员组成的专家团队日前完成了《2011年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状况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上述问题。

  由于2011年中国未完成降低GDP单位能耗的年度目标,已经加大了2012年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

  “先松后紧”规律

  2011年,是中国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开局之年。但2011年的节能减排成果并不理想。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2012年的“两会”上曾坦承,2011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成不好,其中有三个指标没有完成,一是能源消耗强度,单位GDP能耗年初目标是下降3.5%,但实际上全年只下降了2.01%;二是与能源消耗强度相关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11年由于南方地区干旱、水电下降,使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还不如能源消耗强度的降幅;三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年初目标是下降1.5%左右,但实际结果未降反升,增长了5.73%。

  《报告》指出,有关调查显示,一些地方不惧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业”,而大胆引入这些企业在当地落地生根,是导致节能减排工作不力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些高能大户,造成了2011年耗能数据的强势反弹。

  节能减排“先松后紧”的状况似乎已经成为规律,这也成为节能减排持续性的障碍。

  2010年是“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最后一年,为冲刺节能达标,中国的许多地区都使用了一些非常手段来控制部分产业的生产,特别在后半年一些地方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拉闸限电。虽然“十一五”的节能目标最终完成良好,但这种冲刺达标的后果是2010年被限制的高耗能产业的产量都出现了井喷式的反弹。这种耗能行业报复性反弹所形成的高基数,也部分促使2012年初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和用电量增速大幅放缓。

  但是,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产量减少,往期“上大压小”式的产能缩减政策执行不力可能也会增加今年的减排难度。

  2011年5月,工信部宣布已经将工业行业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的任务分解下达各地,其中钢铁行业当年淘汰炼铁2653万吨,炼钢2627万吨。但《报告》发现,从执行的情况看,却值得忧虑。原因在于去年钢材价格上涨时,一些被淘汰产能死灰复燃,而且小钢厂分散、难以监督,一些企业还借淘汰落后产能之名重组、兴建新项目,加上地方利益驱动致使钢铁行业产能陷入越淘汰越多的怪圈。

  从上半年的数据观察,包括粗钢、钢材在内的产品产量虽然增速下滑,但日均绝对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日均的用电量也创出新高。

  在企业层面,通过数年的节能减排,许多在“十一五”期间投入较多、凭借技术与管理双因素驱动的大企业已经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进入一个相对上升空间较小的瓶颈期。许多中小企业虽然节能减排的空间较大,但因技术上投入不足,或无力投入,管理上也较落后,最终造成2011年的节能减排进展乏力。

  防范重蹈2011年覆辙

  《报告》认为,2011年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低于目标值,大大增加了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这也意味着2012年国家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工作力度将远远超过2011年,节能减排必须迈出更大的步伐。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是“稳增长”。《报告》指出,各地方促进增长的方式还是有可能继续上马见效较快的高耗能项目,节能减排还可能出现2011年的局面。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速出现下滑,“保增长”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应该考虑节能减排的因素,而不能因为“保增长”而放松节能减排的力度。

  《报告》主要撰写人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表示,2012年减排也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从“十一五”时期的经验看,各种相关政策的支持是节能减排的有力促进因素。在这方面,财政部已经表示,2012年要重点支持节能减排,提升相关节能产品的补贴额度,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以促进节能减排和引导合理消费。二是前期上马的节能项目逐步见效。从以前的情况看,在五年规划的推进中,往往是“前快后慢、前松后紧”,因为第一年上的很多节能工程和项目,其节能效果并不会在当年立竿见影,而是会在后面几年内逐步显现。

  在政策建议上,《报告》认为,为避免去年局面再度出现,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计划执行中的监测,做到根据最新的情况变化,对目标实行适时的调控,而不要把任务往后推;同时让企业切实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