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4月15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
有两个问题。昨天报道称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出现同比下降,前两个月用电量增速很低,为什么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低。如何看待这些数据间的匹配性?从目前数据看,也提到了国外经济复苏不乐观,提振内需是未来发力主要方向。现在房地产销售等处于一个下行通道之中,请问为了提振内需,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工具可以运用?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匹配性的问题,我谈几点看法。
第一,从历史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变动方向与工业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的变动方向应该是一致的。近期来看,包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工业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增速也是回落的,所以变动方向是一致的。这说明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第二,工业增加值的变动与用电量的变动和铁路货运量的变动不是线性的,随着不同的经济运行阶段,用电量的弹性是不一样的。在经济上升期,增长速度加快的时候,往往是重工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的重工业上升速度更快,用电弹性是不断提升的。反过来讲,当经济下行的时候,重工业下滑速度更快,尤其是高耗能的重工业下滑更快。在工业结构中有一个数据,6大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0%左右,但6大高耗能工业的用电量占全国工业用电量的60%以上。这样来讲,由于产值占比不一样,也影响用电弹性不一样。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由于高耗能工业快速回落,造成用电量下滑幅度更大。我们经济的几个数据都反映了这样一个变化。
第三,一季度工业用电量的下滑,跟政府多年来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方式、加快节能技术应用、加快技术创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是有关系的。去年单位GDP能耗4.8%,今年一季度能耗下降5.6%。节能技术的运用,减少了电力消耗,所以用电量下降幅度更大。
第四,一季度用电量下滑还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今年3月份的天气,大家可能感觉今年春天挺温暖的,平均气温相对比较高,查了气象局的数据,3月份全国平均气温5.8度,比去年同期4.1度上升1.7度。平均气温5.8度是近50年中的第4个高温,气温升高有利于节约用电。
第五,铁路货运量和工业增加值的关系。铁路货运量这几年的变化备受关注,铁路货运量总趋势是下降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状况?这和铁路货运所运的产品结构有关系,铁路货运的50%以上是煤,另外还有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但经济下行期对这些原材料需求是下滑的,一定程度上转嫁到铁路货运量上,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里还有一个结构变化的影响,近几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有一个大调整,以前存在着西煤东运,但现在很多发电厂建在西部,不需要西煤东运。现在企业进行优化布局以后,厂就建在原材料所在地,这样就使材料不必要像以前那样来回运输。另外,现在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高速公路过去1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航运也增加了运量。有些货物运输可以多样化、分散化,不一定走铁路,水路比铁路运费还便宜。多种运输的分散化也是铁路货运量下降的一个原因。铁路货运量目前在整个货运量的占比不到10%,今年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占整个货运量的比重是近10%,所以铁路货运量对宏观经济的解释力度是在下降的,尽管有比较强的关系,但是相关性、解释力度在下降。大家在使用数据、在观察经济走势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变化带来的一些影响,尤其是一些弹性的变化、边际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提得挺好,谢谢。
第二个问题,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我想主要动力要靠内需。中国的内需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大的方面来讲,刚才我谈到了“新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再加上互联网+、2025中国制造,制造业4.0,这些新的变化交叉融合会带来巨大潜力,对投资和消费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具体来讲,也可以从两个层面看,一是投资,尽管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比较大,但中国投资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今年基础设施的投资,一季度增长是23.1%,比去年同期加快了0.6个百分点。中国的基础设施在过去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打拼下,基础设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均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巨大的差距。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差距更大。现在一些环境保护的设施,民生改善相关的设施,这方面都有很大空间,包括地下管网建设、环保这些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依然很大。
二是从需求角度来讲潜力更大。中国2000年达到总体小康,解决了温饱问题。2000年以来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在加快,由原来的吃穿为主的生存性消费向住、行、教育、旅游这些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过渡。过去几年,汽车发展很快,大家有目共睹。即使这样,汽车仍然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现在美国的汽车拥有量,每百户超过200辆。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每百户超过150辆。现在中国全国平均水平,每百户的平均拥有量不到35辆。从这个角度来讲车和行还有空间。这个问题解决以后,还有旅游、教育、养老、卫生、医疗、文化,这些方面消费结构的升级刚刚开始,空间刚刚打开。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数据,中国去年出境游1亿多人次。假如有一些国内旅游,一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可以创造出多少的消费潜力。中国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在加速,健康养老业的需求是巨大的。
在中国,消费升级正在加快,消费给大家打开的需求的潜在空间是无限的。所以,中国不缺少增长点,不缺少消费热点,关键是怎么样把这些消费潜力激发出来,就要继续提高居民收入、继续改善消费环境、继续缓解或者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要多种政策、多种途径共同作用,中国的消费潜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激发。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信心、有底气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