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应用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兴趣成就事业:始终如一的热忱
作者:黄洋来源:深圳市节能专家联合会阅读量:时间:2014-07-11

   196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德国化学家曼弗雷德•艾根曾经说过:“兴趣是探索事物发展的动力!”有人总结了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有浓厚的兴趣。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已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生活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还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我们今天采访的主人公——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克勤,正是凭着自己对电子产品一直以来的浓厚兴趣和对认证检测事业的执着追求,在电子产品检测行业中生根发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1978年,王总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分配在第四工业部第四研究所,从事天线、电视发射机、投影电视机、电缆分配系统(CATV)等电子整机的标准化工作;1985年调至该所安全标准实验研究室,任副主任;1987~1988年赴日本机械电子检定协会(JMI)和SONY公司就电子产品安全与电磁兼容检测进行研修;1993年任该所电子工业安全与电磁兼容检测中心副主任,主管IECEE-CB国际实验室认可工作;1996年任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所总工程师;2004年1月调至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检测(深圳)有限公司(原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任总工程师至今。多年来,王总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果奖等多个奖项,在检测、标准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享受国务院特俗津贴的专家。今天,就让我们抛开这些头衔和奖项,认识一个更全面的王克勤。

   北京篇:兴趣是第一任老师

   王总1952年出生在山东,出生后随父母迁往内蒙古。少年时期的王总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那时候王总所就读的学校已经停课,王总以老三届最小一届的资格参加了红卫兵,每天跟着大红卫兵在大街上到处贴大字报、撒传单。王总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让不上学的王总学习装收音机,并发展成为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接着便一发不可收拾,王总慢慢发现自己对电子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用王总自己的话说,就是“越装越上瘾”。古语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意思是一个喜欢做某一件事的人会把事情做得比仅仅知道如何做得人做的好;而一个能从做某一件事当中享受到乐趣的人会把事情做得比喜欢做某一件事的人做得更好。这种兴趣一直伴随着王总进入到兵团,王总告诉记者:“在兵团时,我经常修理连部的扩音器、收音机。”随后,王总在兵团中脱颖而出,由兵团推荐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王总怀揣着对电子产品的无限热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至此,也为自己今后一生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大学毕业后的王总被直接分配到了第四工业部第四研究所,从事天线、电视发射机、投影电视机、电缆分配系统(CATV)等电子整机的标准化工作,直到2004年1月调至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任总工程师,王总在第四工业部第四研究所一直工作了26年。26年里,王总共制定了我国国家标准20余个。

   中国电子产品生产商渴求走出国门,但是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对进口电子产品的“刻薄”要求是众所周知的。面对专业性非常强的认证与检测的标准及制度,很多电子产品企业无从下手,一直在努力寻找如何高效而低成本的经过这些认证,以便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何为“标准”,通俗的说,它就是一种游戏规则,标准影响的是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如是说。由此可见,得标准者得天下。王总在第四工业部第四研究所工作的26年里,共制定了我国国家标准20余个,在我国标准定制的发展历程中功不可没。王总告诉记者:“根据我国现有国策,制定标准主要是‘认真研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八字方针。对于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在没有违反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我们是可以直接拿来用作我国的国家标准的。而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消化、吸收、翻译,最后走管理审批程序使之成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也正是从事了制定标准这件事,让王总至今都受益无穷。1990年,王总凭借着自己制定的其中一个国家标准,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这恐怕也是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标准人”的最高荣誉了。1987年,受国家教委委派,王总赴日本国家机械电子检定协会(JMI)以及SONY公司安全电磁兼容中心进行为期半年的安全标准与检测研修,回国后创办了《安全与电磁兼容》期刊并一直任主编,该刊物目前已成为电工电子行业安全与电磁兼容检测理论和技术的权威刊物;1995年,王总赴美国UL总部接受UL安全标准与检测技术的培训;2003年,王总再次出国学习,赴新加坡接受国际安全认证相互认可组织IECEE的培训,成为国际实验室及产品认证机构的同行评审员。回忆起出国学习的那段经历,王总不无感慨的说道:“我很感谢在第四工业部第四研究所工作的那段日子,很感谢原单位给我出国深造的机会,这些经历让我受益终生。”

   也正是因为这些在行业中的丰富经历,为王总日后调至深圳工作埋下了伏笔。

   深圳篇:享受从头再来的精彩

   2003年,时任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有限公司(原深圳市电子产品检测中心)主任的邓志新对王总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人才挖掘历程。“不难预料,我中心有了王克勤先生这种顶尖人才的加盟,必将如虎添翼,后劲无比,前程无量。”这是邓志新主任在欢迎王总加盟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欢迎会上的肺腑之言,也是对自己半年努力的最好总结。

   对邓志新主任而言,那半年是求贤若渴游说的半年;而对于王总,则是矛盾与犹豫的半年,甚至到后来都不好意思接邓志新主任的“说服”电话。对于向来信奉“谦虚待人,谨慎做事”的王总来说,放弃北京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从头再来,需要太大的勇气:毕竟,已入“知天命”之年;毕竟,放弃北京意味着放弃近三十年习惯的生活环境,意味着放弃一片已经打拼成功的天空,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

   最终王总接受了邓志新主任的邀请,于2004年1月调至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有限公司(原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任总工程师。提起为什么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要放弃北京的一切,选择到深圳“从头再来”,王总告诉记者,首先是被邓主任的坚持和诚意所打动;其次深圳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吸引力,自己渴望挑战,渴望享受从头再来的精彩;再加上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王总还打趣道:“我当时就预计到10年后的北京会拥堵不堪、灰霾严重。”

   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测试(深圳)有限公司,简称“中检南方”,于2011年12月26日批准挂牌成立,是由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重组而来。作为深圳市政府引进战略投资者试点项目,将深圳市政府全资拥有的产权中的60%出让北京中检集团,重组后的中检南方在技术能力、业务范围、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跨度的改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员工已经由原来的70人发展到300人,检测收入年增长率25%,2013年的检测收入过亿。中检南方的业务领域主要为电子产品,包括音视频消费类产品(电视机、机顶盒);信息技术类(计算机、显示器、复印机,服务器);通信产品类(手机,路由器,网关产品,银行柜员机);汽车电子产品;医疗电子产品以及为整机配套的电源,显示屏,阻容元件,电池等。地处深圳的中检南方不仅拥有国家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和人才优势,也拥有深圳特区特有的服务意识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更有深圳人改革创新的追求。用王总的话说,“中检南方是一个电子产品检测认证技术服务机构,如果说把政府隶属的质检系统实验室比作综合性百货商场,我们中检南方就是精品专卖店。”

   “我的决定是对的,中检南方给了我更大的发挥空间。”王总如是说。王总告诉记者,前年公司在年初报预算时,提出需要一百多万买光伏测试仪器,王总当即提出:“不用买,我来做!”随即,王总便一头扎进研发测试仪器中,并最终以低于预算好几倍的价格做出了三个光伏测试仪器。“公司每年都有研究课题和专利,包括仪器设备研发。”王总介绍说,中检南方每年都会拿出5%的产值用于高新研发,“国外卖二十多万的产品,我们自己用四到五万就能研发出来。”王总自豪的说,“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比较符合我们自己的操作习惯,适用性更强。”

   说起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性,王总介绍到,我国早在八十年代就颁布了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产品质量是一个国家保证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涉及产品设计,工艺,原材料,企业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其中,设计完成后的预测试和制成品出厂前的合格品检测就是检测机构所从事的技术服务工作。产品质量分为“法规要求”和“合同要求”:其中“法规要求”是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环境保护等,是企业、销售方等要无条件满足的,例如安全,电磁兼容,节能,有害物质等;而“合同要求”是供需双方达成的要求,体现了高质高价,低质低价,服从市场规律,例如产品使用性能等。中检南方既可以接受政府和认证机构的委派或委托,从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检测,也可以接受客户委托,从事特定产品的性能检测。产品质量检测依据的是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在没有上述标准的情况下,例如新发布的产品,产品说明书也被视同为法规要求或标准,因为它是制造商向社会、向消费者的质量承诺。至于检测方法,政府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时,通常采取从企业抽取样品的检测和从市场抽取样品的检测;对于质量公证活动所涉及的检测,例如产品质量认证,标志认证,政府主管部门在特定范围内实施的强制性产品质量认证CCC,自愿性的CQC标志认证等,采取国际上通行的第五种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模式;对于出口电子产品和消费类产品,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自我声明的方式,自我声明的依据是获得CNAS认可的实验室对样品的检测报告;对于质量风险比较大的产品,需要该进口国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但是,几乎都不需要进行工厂审查。

   完善服务,在竞争中前进

   华德•迪士尼曾经说过:“一个人除非做自己喜欢的事,否则就很难有所成就,要想快乐也就更难。”在跟王总的交谈中,记者明显被王总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带给他快乐的那份情绪所感染。王总告诉记者,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这个行业总体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

   为更好的完善内部管理系统,以便于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中检南方自主研发了五套管理系统软件:时效性管理系统;检测工作质量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样品自动管理系统;检测人员职业规划管理系统。王总介绍说:“这样的自动化管理、职能化管理,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比人工管理通常能缩短二周的检测时间;另一方面,使我们内部整个工作流程更加透明化,客户和公司领导都能清楚的了解到每一个项目的流程和进展程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也避免了外界对检测工作的人为干预。”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这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然而,只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王总介绍到,目前,深圳电子产品检测市场上的竞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高端客户的竞争和迅速涌现的中小民营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深圳目前高端市场中的绝大部分出口产品认证检测市场份额被国际的实验室品牌占有,例如美国UL,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出口质量认证一般都会直接选择这些国际实验室品牌,因此中检南方把目标客户群定位在了CCC认证,并以此为抓手,为客户提供多种认证的一站式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有着巨大的检测服务需求,广东和深圳就是例证。广东省获得国家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实验室始终为全国最多,而且,民间实验室所占比例也最大。仅深圳市这些年建造的电波暗室就有40多座,要知道,整个浙江省也不过10座,多数的省一座都没有。而且40多座电波暗室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程度也比较严重。这样不受控的状态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恶性竞争,体现在不计成本的检测收费和检测结果主观故意的偏向性。“面对竞争,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提高我们服务和产品的质量,给客户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王总如是说。

   目前,中检南方开始广泛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打包;另一方面也在加强与UL、TUV等国际品牌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让企业受益。

 

   采访最后,王总告诉记者,我国检测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整合资源,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最终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是打造中国检测认证品牌,建立中国的检测认证航母编队。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有了越来越多如王总这样将检测行业作为自己的兴趣,并保持着始终如一的热忱为之终身刻苦钻研的优秀专家,我国的检测行业之路必定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本文刊发于2014年第3期、总第45期《节能技术与市场》杂志。

   欢迎广大朋友订阅《节能技术与市场》杂志,也欢迎企业在杂志上刊登广告。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红岭中路1032号深圳市节能专家委员会办公楼四楼   邮编:518001   编辑部电话:0755-25597839  83788083   发行部电话:0755-25597829    邮箱:sefec@vip.163.com   网站:www.sefe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