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萍:节能环保行业的“中国智慧”
作者:admin来源:第一财经日报阅读量:时间:2012-11-23
如果评选近两年来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能源紧缺必定占有一席,这一世界性的命题,已然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追求低碳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节能环保行业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国内节能环保市场规模巨大,2008年行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 201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至2万亿,节能环保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然而,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光芒的背后掩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环保产业体制的不完善、民众环保意识的缺乏、产业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和运作产生的高成本等都导致环保节能这一主题在中国始终是提倡多于实践。
近年来节能环保工作备受重视,一系列推进节能环保的政策和措施也陆续出台,目的只为能将环保节能从纸上谈兵真正落实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今年六月,“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指出,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并且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
乘着这股行业发展的春风,2010年3月,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拥有央企头衔让中节能集团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行业龙头的地位,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节能(深圳)投资集团作为聚焦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大型投资公司近年来也飞速发展。而带领公司在几年内完成资产从5000万到10个亿飞跃性发展的正是中节能(深圳)投资集团董事长朱亚萍。
在朱亚萍看来,中国节能除了企业的行为之外,还行使着一部分责任和义务,要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关于环保的声音。
随着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环保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呈现出央企、民企和外企三足鼎立的局面。未来发展潜力无限的节能环保市场无论是谁都想分得一杯羹。虽然中节能(深圳)投资集团头顶央企的光环,看似能轻松赢得市场份额,在朱亚萍看来,三股力量恶性竞争导致的后果就是在执行标准上进行变通,直接导致环保效果打折扣,或者甚至对环境产生更恶劣的影响。
因此,中国节能给自己定的底线就是,如果说核算成本低于整个建设成本就不能做,否则做出来的肯定也达不到效果。朱亚萍最终的目的,是真正要从根本上来去改变环保产业,真正把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做好。如果低于成本做项目,那么有可能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就面目全非了。
2005年,中节能(深圳)投资集团曾在江苏先行投资了一个秸秆发电项目,经过7年的发展,如今秸秆发电已成为集团的主要业务之一。所谓秸秆发电,就是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
当时朱亚萍率先向集团总部提出了这个项目,她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的生产大国,尤其是江苏的苏北,有很多焚烧农作物秸秆的情况。当时南京机场、成都机场就因为农村烧这个东西,使得飞机都不能起飞。朱亚萍觉得中国节能作为节能环保的中央企业应该去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是想治理这个空气污染,后来就想如何从源头上就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在西班牙,朱亚萍看了他们在高速公路两边用荆条打包、压缩来燃烧发电。受这个启发,朱亚萍回来后就在江苏的宿迁投了第一个秸秆发电厂。
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煤,但其平均含硫量只有煤的三分之一多。(而秸秆燃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又可被生物质再吸收,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作用)这种发电方式既解决了秸秆回收处理问题又改善了能源结构。
但这项技术也有它的发展阻力,例如启动资金高,技术的有待成熟,秸秆的运输半径和老百姓的回收意识不强等问题。不过,在朱亚萍看来,随着单体发电量的提高,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