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上著名的“火炉”和“雾都”,在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重要工业基地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山水之城,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统三化两转变”发展战略,把城乡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融合,对推进绿色低碳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崭新命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发现一个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建设行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为己任的机构,在西南重庆的热土上纵横驰骋,用创新的手段、务实的作风,努力助推建设领域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她,就是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机制创新 行业管理开拓节能新天地
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是重庆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专业技术机构。记者采访时发现,近年来,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以技术研发引导、标准体系约束、示范项目带动、帮助企业创新、提升公众意识为重点,大力推动建筑生产使用环节的资源能源节约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收到了显著效果。
该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建筑节能地方法规《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创造性地建立了设计审查制度和能效测评制度,对建筑节能从设计到投用实行了闭合管理;研究制定了近50余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第一个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立了建筑节能50%和65%标准体系,推动重庆全区域内新建建筑设计、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100%;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体系,以绿色地产开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组织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近3500万平方米;率先在全国实施水源热泵建筑规模化应用,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并通过政府特许经营制度创新,建成全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区。位于江北嘴的重庆大剧院是重庆及西部地区第一个规模化使用江水源热泵技术的项目,经营方的负责人由衷感叹:“大剧院用上‘水空调’以后,能耗大大降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10吨,节约运行费用 152万元,对企业和社会都是双赢!”
技术创新 新兴产业引领节约潮
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减少对环境资源能源的消耗,是当前建筑领域倡导节约的重要途径。
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率先在全国规模化推广应用了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培育形成了年生产节能型页岩空心砌块达20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680万立方米、高效节能门窗2000万平方米的建筑节能支撑产业;他们率先在全国开展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年高强钢筋应用量达到700万吨,年节约钢筋用量8万吨以上,积极倡导钢筋加工配送技术,培育形成了100万吨钢筋集中加工配送能力。“钢筋加工配送技术使人均钢筋加工效率提高了4倍以上,每吨钢筋综合损耗降低2%以上,如果全市都采用这项技术,每年可节约钢材14万吨,节约资金5亿元左右,并能减少钢铁冶炼和钢筋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以上、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550吨以上以及节水85万立方米以上。”相关人士如是说。
平台创新 理念传播普惠城乡大众
倡导能源资源的节约,培育公众节约意识是关键。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先后搭建了“4个一”的节约文化传播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展会、论坛和出版杂志、手机报等多种形式推动市民节约意识的不断提升。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城博会”,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城博会(CGCA)”全称“中国(重庆)国际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与建设成果博览会”,是中国西部地区以城市建设和绿色低碳建设技术为内容的最大展会之一,已成功举办6届,累计参展企业达1700余家,展览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专业观众近16万人次,普通市民观众40余万人次,累计参展参会省市达150余个,英国、法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拉法基、巴斯夫等数十家国际500强企业参与。 “城博会”已逐渐成为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国际性展示宣传交流对话平台。
近年来,重庆市建设领域通过上述工作,每年实现建筑生产使用环节节能近450万吨标准煤,每年减排当量二氧化碳1000万吨,每年节约钢筋160万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每年达到630万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