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在24项入围名单中,浙江大学领衔的“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和“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认定。此外,浙大作为重要参与单位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也获得认定。这标志着浙江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包含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等四大类。这一计划主要是以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计划在全国设立80个协同创新中心,通过这些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来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行业和区域内的科研领军能力。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4月至7月组织了2014年度“2011计划”的认定工作,历经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现场考察、综合咨询、社会公示等环节。在被认定的24个项目中,科学前沿有4项、文化传承创新有5项、行业产业有11项、区域发展有4项。
“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心”由浙江大学牵头,以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神华集团公司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等中央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共同构成“三校四企”协同体。中心主要针对煤炭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广大区域相继陷入严重并持续的雾霾和污染天气的现状,致力于煤炭资源的“分级转化”和“清洁发电”两个核心内容的研究,为发展清洁煤技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做出贡献。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由浙江大学牵头,协同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汇聚了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防控和治疗全过程的优势力量。在2013年抗击H7N9中,自主成功研发H7N9疫苗株,改写了我国流感疫苗株依赖进口的历史。成果入选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攻克重症肝病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已在Nature杂志发表并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另外,浙大作为成员单位参与的“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也通过认定。
近两年,浙江大学结合优势学科领域,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要求和标准,规划能源、信息、医学、农业、海洋、航空和人文作为浙江大学“2011计划”先行先试首批协同领域,组建了浙大首批协同创新中心(5+1+1),开展前期培育。下一阶段,浙大将积极推进其他五家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协同创新和统筹部署,加快推进开放式创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