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发改委将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为天然气价格最终市场化奠定基础,天然气输配等自然垄断环节也进行体制改革。天然气定价市场化对深圳影响有多大?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定价机制实施市场化改革
12月3日,国家能源局网站上正式发布《天然气“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当前的4%提高至7.5%,提出“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以及相关具体目标和重点项目。
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预计年均新增天然气消费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到2015年达到23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产量连续十年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产量为272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94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3.3%。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常规天然气约138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约150~180亿立方米;煤层气地面开发生产约160亿立方米。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天然气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理顺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得天然气价格考虑进供应商成本,消除在政府定价机制下供应商随着成本变动而出现波动的问题,进而使供应商利润得到保障。
气价将与购气成本联动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出台《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广东省《管道燃气价格的管理办法(试行)》也于本月初正式出台。按照该《管理办法》,从明年1月1日起,广东城市管道燃气售价将按用户类型区分,并建立管道燃气售价与购气成本联动机制,但调价应由各市、县组织定价听证,管道燃气企业不得擅自加收未经批准的费用。
据悉,该《管理办法》规定,管道燃气价格实行政府定价与政府指导价。管道燃气价格包括门站销售价格、城市管道燃气销售价格和代输价格。门站销售价格实行动态管理,当气源价格波动超过8%且距离上次调价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月时,由省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和调整。如气源价格连续两年未调整的,管网企业应提出方案报省价格主管部门校核。
此外,城市管道燃气销售价格根据用户类型和购气成本变化等区分调整,并建立购气成本与城市管道燃气销售价格联动机制。建立联动机制应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定价听证,并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深圳市燃气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主要有两种气源,其中瓶装气主要为液化石油气,而管道气则全部使用天然气。近年来,深圳市燃气市场发展迅速,市燃气集团现有管道燃气居民用户116.55万户,工商用户5704户,瓶装用户97.51万户,高压、中压和低压管网共计3649公里,场站29座,年供应天然气90万吨,液化石油气70万吨。按照我省刚刚出台的《管理办法》,从明年起,深圳天然气价格将与购气成本联动。
深圳气源稳定供应有保证
记者了解到,按照即将实施的联动机制,天然气价格将半年调整一次,当购气源价格在6个月波动超过8%时,气价也相应调整。对此,市燃气集团这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天然气气源有两种,一种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广东LNG(液化天然气),另一种是今年5月刚刚引进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二气)。
以广东LNG来说,该气源是在国际气价较低时引进,且与澳大利亚签订的是25年照付不议协议,不仅气源稳定,供应有保障,而且气价也很低。同样,随着西气东输深圳段的建成投产,整个门站最大接气能力为80万立方米/小时,可满足达产后深圳年供气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供气需求。而随着西二气用量的不断增加,我市采购高价现货气的现象将不再,这将使得整体气价相应降低。他告诉记者,虽然“西二气”门站价高于广东LNG,但由于该公司与中石油签订了直供协议,进入深圳地区的“西二气”由中石油直供,这样就省去了每立方米好几毛钱的广东省管网的管输费,因而实际价格就降低了。
他认为,虽然从明年起气价实行联动机制,但只要气源价格不大涨,深圳气价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