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以称得上是多晶硅的“进口年”,因为从今年一月开始,多晶硅就以一种势如破竹的态势进军国内市场,对国内供需平衡、多晶硅价格造成不少震荡。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共进口多晶硅10942吨,而上半年累积进口量也高达60088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接近40%,月均进口量近万吨,占国内月均供应量的44%。而我国多晶硅的进口来源,主要是来自韩国,美国、德国及其他国家。
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国多晶硅价格已经低至每公斤11.3元,比2014年初对美、韩终裁公布前水平都要低。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部分多晶硅进口是依照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的,进口国这样做有利于其规避反倾销税成本。
有关分析师认为,如果《关于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的公告》(即“58号”文件)没有如期严格执行的话,那么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我国多晶硅进口局面将会维持数量大、价格低的情况,分析师还预测,在韩国、美国和德国的影响下,国内多晶硅市场将继续小幅波动。
多晶硅“韩流”来袭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总量为24033吨,每公斤约15.8元;美国进口量10903吨,进口价每公斤约14.3元;德国进口量16660吨,进货价每公斤19.41元;从全球其他地区多晶硅进口量为8493吨,仅占总量的14.1%。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情况导致了国内多晶硅企业库存高企,亏损面扩大。
生意社多晶硅分析师王腾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多晶硅进口量增加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口成本低,韩国等国多晶硅售价低于国内,二是政策上存在漏洞,去年发布的暂停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的公告中给予了一年的延缓期,没有真正执行。”
根据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国多晶硅的韩国供货商主要是OCI以及韩国硅业(HankookSilicon),其多晶硅进口税率低至2.4%和2.8%。尽管国家已经全面实施反倾销税,但这似乎对两间企业均不构成威胁。
所以从去年5月开始,韩国就已经超越美、德,成为我国多晶硅的最大进口国,这把“第一交椅”韩国一直稳坐至今,无他国能撼动。
王腾姣认为,韩国的税率要低一些,进口成本相对较低,这让韩国出口多晶硅价格较我国国内多晶硅价格更有竞争力。
而研究报告显示,韩国出口至我国的多晶硅,超过半数是以加工贸易方式进行:今年1月份到5月份,韩国累计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到我国的多晶硅接近万吨,占比52.0%,也就是说,韩国出口的多晶硅本来需要交的2.4%的税率,有一半以上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
多晶硅行业业内人士王雨(化名)告诉记者:“我国多晶硅进口‘量大价低’现象一方面是韩国多晶硅进口数量翻倍激增,另一方面是韩、美、德等国家走加工贸易渠道规避“双反”征税。而前者是主要的原因。”
王雨指出,早于2013年,韩国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多晶硅至我国的份额已高达71%,比2015年还多。出口成本低,令韩国抓稳我国市场大、成本低的优势,将多晶硅大量出口到我国,酿成目前我国多晶硅进口“量大价低”的局面。
王雨透露,除了韩国外,其他各国例如美国、德国等都纷纷采取加工贸易渠道,大量将多晶硅出口到我国。
资料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从美国进口多晶硅共2407吨,其中就有多达2311吨是以加工贸易渠道进口,占美国进口总量的96.0%,今年1-5月,我国以加工贸易渠道从美国进口的多晶硅就多达8223吨,占1-5月美国进口总量的94.5%。
此外今年5月份,我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共约3400吨,其中就有2295吨是以加工贸易渠道进口,占德国进口总量的67.5%。而累计今年1-5月份,我国从德国按加工贸易渠道进口的多晶硅就多达8409吨,占德国1-5月进口总量的58.3%。
“58号”文件势在必行
王雨指出,加工贸易这一“蹊径”,致使国家反倾销税形同虚设。除了加工贸易渠道外,目前还有不少国家或企业,采取先出口到香港,再从香港走私到国内的方式规避关税。
“大量地进口多晶硅冲击我们国内的多晶硅市场,国内多晶硅一直被迫下调价格。”王腾姣告诉记者。
针对这一问题,行业人士曾建议国家应加大“58号”文件的执法力度,堵住加工贸易进口漏洞。
“58号”文件是2014年8月14日由商务部以及海关总署联合正式发布意在暂停受理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的公告。由于顾及下游企业的运营发展,相关部门当时决定将“58号”文件延缓一年,即今年8月14日(最晚不超过8月31日)正式执行。
有部分学者认为,2014年发布的这一“重磅炸弹”正是致使今年多晶硅进口量反弹增加的一大原因。“58号”文件发布后的两周内,多晶硅加工贸易申请突然增加,令2014年多晶硅进口数额超过10万吨,这个数字是2014年之前任何一年的全国多晶硅进口总量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但从今年8月14日“58号”文件正式执行开始,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进军国内的多晶硅进口历史将会被改写。美国、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将会不得不面临高额“双反税”,多晶硅出口至我国的成本将会大幅增加,他们随即亦会考虑减少多晶硅出口到我国市场的份额。
分析人士指出,“58号”文件是国家站在保护国内光伏产业、多晶硅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出台的决策,它的正式执行,除了能够有效抑制美、韩、德等国利用价格优势对国内多晶硅市场实施全面“侵略”外,同时还能够保障“双反”贸易救济措施法政地位的无可撼动性以及严肃性,保障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市场利益,此外还有利于将国家目前多晶硅供需失衡的局面扭转,将多晶硅价格提升。
王腾姣表示,文件实施后,进口量受到限制,但是国内多晶硅的下游企业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国内的多晶硅产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家除了应该在抑制国外多晶硅冲击国内市场方面严格执行“58号”文件外,还应该根据日后倾销程度实时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兼顾国内多晶硅产业链全部环节的发展,让国内多晶硅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呼应,维持市场供需平衡,不受制于人或者受制于外。
扶持国内多晶硅企业扭转行情弱势
中国早期多晶硅投资虽然大量重复低水平建设,但透过我国多年来精心的培植以及扶持,大量的资金、人才以及技术投入,国内多晶硅企业已蓬勃发展,单个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平均可达6.5万吨,位列世界首位,包括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在内的国内大型(年产大于1万吨)多晶硅企业有7家,并且7家企业的总产能为15.4万吨,和国际一流的多晶硅企业实力旗鼓相当。
从多晶硅产能总量增加比例而言,2014年以及2015年上半年度我国多晶硅产量分别比同期增长61%以及21.6%。
根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我国多晶硅企业的新增产能最少可达7万吨,国内多晶硅总产能可以高达23万吨。参考目前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26万-30万吨计算,国内多晶硅产能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国内太阳能多晶硅市场的需求。
王雨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外国多晶硅的大规模进口,致使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停工或放慢生产进度,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开工率不足60%,不少多晶硅企业的库存量已经达到临界点。国外多晶硅鸠占雀巢,让国内“亲生子”无路可走。
由此可见,执行“58号”文件,切断多晶硅贸易加工渠道,对国内多晶硅供需市场不会造成巨大影响,反而能够帮助国内多晶硅企业抢回本属于自己的市场。
王腾姣表示,严格执行58号文件,可根据实际倾销幅度调整税率,堵住通过贸易加工进口方式规避贸易救济措施的漏洞,使国内多晶硅市场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
王腾姣认为,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产能,足以满足大部分国内市场需求。事实上,就目前国内多晶硅市场而言,我国多晶硅消化能力亦不需要如此大量的产能进口。并且从今年6月开始,国家政策将会促进光伏行业发展,集中式光伏已完成计划目标,分布式光伏完成计划不到3成。随着分布式光伏计划的全面完成以及下游电站的建设,多晶硅的需求将会增加,届时市场多晶硅价格将会回暖。
此外,随着“58号”文件减少多晶硅进口份额,国内多晶硅生产技术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我国多晶硅企业将会获得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出货以及利润,都将会获得较为可观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