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蓝色垃圾焚烧”概念被提出之后,2015年蓝色垃圾持续发力。在众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下,垃圾焚烧行业拐点在何处?垃圾焚烧企业的发展要诀又是什么?
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焚烧作为集中处理垃圾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业界关注,垃圾焚烧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与此同时,邻避事件频发、标准的不断提高、竞争的不断加剧……也成为新的困惑。
在此背景下,有媒体继2014年提出“蓝色垃圾焚烧”概念之后,在2015年继续发力,于7月31日,诚邀上海环境集团、杭州锦江集团、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控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垃圾焚烧佼佼者企业的15位代表,举行第58期环境战略沙龙,在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成卫东的主持下,共同探讨当前垃圾焚烧企业的发展要诀。
《城市生活垃圾行业分析报告》发布:垃圾焚烧行业出现拐点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薛涛在沙龙开篇就做了《城市生活垃圾行业分析报告》,分析当前城市生活垃圾行业火热背后的危机与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报告显示2014年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稳步提升,“设市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819座,日处理能力53.3万吨;县城为1129座,日处理能力16.8万吨”,而且近几年城市垃圾焚烧无害化能力的提升,是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但是也指出,垃圾焚烧行业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它是政策引导性行业,在政策压力下,行业已出现了倒逼与谈判,“当前处理价格有限,垃圾焚烧企业会承受被迫与政府进行二次价格谈判的压力,或者在环境监管的‘威胁’下生存,这是我们行业目前主要的压力情况,”薛涛表示,“行业周期评估比较薄弱,好的企业是否能得到正常、正面的鼓励?而多年来也存在市场化低价中标的情况。”
“行业火热背后的危机开始显现,”薛涛指出垃圾处理处置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周期,“目前,1、垃圾填埋已处于衰退阶段,其运营及工程市场规模均处于下滑通道;2、垃圾焚烧BOT项目已基本被瓜分完毕,目前已处于成熟期顶端并已开始向衰退期发展。”而且,往往问题都在集中追问“资源循环如何协调”、“商业模式如何升级”,行业转型与变革势在必行。
薛涛表示,固废静脉园、现代化收运、环卫一体化将逐步进入成熟期,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而以垃圾焚烧为核心的固废静脉园是“蓝色”的,蓝色垃圾焚烧概念高标准、高效率、近零排放、界面好,对于当前的问题,它需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当前的垃圾焚烧需要末端处理的过程化、综合协同处置的极致化、焚烧联盟的升级、公众参与度的提升、各方力量的有机融合。”
互动讨论:垃圾焚烧的未来向何处升级?
面对新形势和困局,垃圾焚烧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产业应该向何处升级?突破的环节是什么?本次沙龙的与会嘉宾积极建言。
问题导向升级为价值导向,蓝色垃圾焚烧2.0时代或将到来
“垃圾焚烧于中国环境问题一样,一直被问题导向所推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中国的垃圾焚烧需要从“问题导向”向“价值导向”过渡,“今年国家出台了生态文明指导意见,还有互联网+,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用户关系、企业之间上下游的关系,今年再谈蓝色焚烧,出现了新的背景。未来的垃圾处理处置可能是以价值为导向,垃圾是会产生新价值的原料,应该得到资源化利用,而且也不仅是简单的资源,我们应该在垃圾中寻找价值,这就是蓝色焚烧2.0概念。”
傅涛表示垃圾焚烧的2.0时代有以下几个理念:
1、生态循环
“所有的环节,包括焚烧在内,都不应该是最终环节,”傅涛认为蓝色垃圾焚烧再进一步发展,应该具有生态循环的特点,“各个环节都是新的能源和物质增量的起点。从垃圾处理环节来看,烧应该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用生态循环产生价值增量。”他列举了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处理餐厨垃圾的实例,不仅是要让垃圾稳定、无害,更重要的是添加配料使其成为农业可用的资源,重回大自然,处理了垃圾也创造了价值,更顺应了物质循环的规律,“现在需要从生态循环角度重新看待焚烧的价值。一切物质在合理的配置下都可以作为资源,但是这不妨碍政府为垃圾无害化公共处理义务付费。”
2、极致化
“垃圾行业最大的特点都同质化,所有技术和环节都供大于求,企业在简单层面进行竞争,易造成恶性竞争,”傅涛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极致化的、独特的东西至关重要,他列举了嘉博文利用日本菌种技术缩短好氧堆肥时间、浙江阿凡柯达环保公司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污水、朗坤环保集团用厌氧菌种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等多个实例,“做到极致化,效率会有很大提高。技术上完全可以跨界物联网、生物、新材料技术等,可以在很多领域进行突破。这是自强的时代,要把自己的东西做到极致,而不是完全从外部取得竞争优势,大家在不同的环节发挥所长,也会避免同质化竞争。”
3、产业协作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极致化地完成所有环节的服务,”傅涛认为,未来垃圾焚烧的产业链、生态链应该较长,不可能每个都做得细、深、宽,这时候就需要合作,无论多牛的公司都需要合作,“从垃圾的产生,到进入能源、资源、农业,有很多路,每个环节都可能需要协作,在核心价值发挥,保护核心利益的框架下企业之间可以、也必须协同,这是一种必然。”未来应该是行业共生的时代,“每个企业都是上游,没有上下游,就像五行一样,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不断循环、协作,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傅涛最后表示,未来可能会进入细分的时代,专业化分工以后,每个公司都会有碰撞,而每个公司只有融入一个围绕在自己周围的产业生态链,成为是生态森林中的一员,才不会太脆弱,而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
蓝色焚烧需要有分级标准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益指出,蓝色垃圾焚烧概念经去年一年的推广,已经越来越为地区政府所认可,在不断完善中提升,以后或许还可以有3.0版本,“我们要践行蓝色焚烧概念,而且应该有一个评定。”张益认为,现在的垃圾焚烧的确需要看市场,低价竞标的现象屡有出现,然而市场导向的核心应该是品牌,不同企业应该有不同的品牌价值,“一方面我们应该梳理以往的标准,对渗滤液、二噁英等已经做得很好的,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另一方面,应该搞一个分级标准,不同企业列入不同的标准级别,就像手机市场一样,不同价位,不同品牌,这可能让行业发展环境更加公平、公开、公正。”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陈晓峰对此观点表示认同,表示:“建设、运营是不是也可以定标准?做蓝色垃圾焚烧厂不仅在排放上有标准,建设、运营都要有,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而且需要更加细化。”真正让蓝色焚烧全程可衡量、可区分,在清晰的标准下竞争、实施、落地。
“我们行业内应该尝试评出一个引领性的分级制度,”北京北控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伟进一步阐述,“让企业优劣有所体现,尤其优秀企业的优势可以通过分级制体现出来,而且大家可以一起评比一下,让大多数企业和人群看到并正确认识我们的垃圾焚烧事业。”
“通过蓝色焚烧2.0概念建立起评级标准,”深圳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寅骁也表示,“要把焚烧企业的优劣区分开来,这样才能推动行业发展,也为上的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帮助企业以合理的价格为当地百姓提供优秀的公共服务。这样可以促进未来5-10年之间的黄金阶段的快速发展。”
杭州锦江集团总经理王元珞认为关于“垃圾焚烧”某些观念需要改进,“欧洲的焚烧理念不再是锅炉怎样适应垃圾,而是垃圾怎么适应锅炉。在欧洲,所有垃圾没有经过预处理是不准进焚烧厂的。”
王元珞认为当前欧洲的先进经验恰好在资源化、高效利用方面与蓝色垃圾焚烧2.0概念的生态循环、极致化追求相吻合:
1、将垃圾资源化,利用垃圾中最高的价值。“垃圾里面的东西不应该简单焚烧,烧是最低级的利用。将其分类,例如化为一种燃料,垃圾电厂就业可以叫生物质电厂,如此以来,百姓的邻避问题也会更易解决。”
2、干净、高效。“瑞典一个垃圾焚烧厂是两千吨的处理能力,只有一台流化床,日运行8000-82000小时。整个厂非常干净,冬天可以供暖、供电,夏天制冷,能把整个能源最大的利用达到了极致。还有芬兰一座小镇的热电厂,虽然是90年度建造以炉排炉为主的厂家,就使用生物质燃料,不再用煤,而且,释放二氧化碳的量不及燃煤的四分之一。将垃圾中的能源极致利用,垃圾焚烧的瓶颈问题也迎刃而解。”
王元珞感叹:“欧洲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严谨性比中国强,但是市场敏感性弱,跟进市场的开发能力远远不如中国企业。如果咱们可以学到他们的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市场前景应该非常广阔。”
北京神源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万江也表示,需要跳出炉子做资源,“神雾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不烧煤,而是从劣质煤里提取起和油,我们正在把工业领域的技术应用到垃圾焚烧领域,把我们在工业上用的炉子复制到现在的垃圾和环保处理上。”而且,经过神雾环境技术处理的垃圾会生成油、气和碳,目前已经在霸州建成了一个中试项目,垃圾焚烧处理后产出的气可以尝试供给城市使用,也可以发电,垃圾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回归到循环系统,“我们虽然曾一直主要做冶金和化工,但是现在做垃圾焚烧却可以用技术把垃圾转变成能源来利用。”
蓝色焚烧产业链需要互联网、智能化和协作共生
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宪表示认同蓝色焚烧概念,而且已经在实践,“北京的标准就是要建世界最好的项目,国内很多地方都这样要求,这与蓝色焚烧的概念吻合,我们也在按这个标准做项目,”他透露,垃圾处理的高标准、极致追求应该是全产业链的,例如在收运环节,首创环境就在山西临沂做了垃圾收运项目,只有几百吨的规模,却会在每一辆收运车上设置卫星定位装置,“这可以叫互联网,也可以称为智能化,我们将GPS定位技术应用到垃圾收运当中,去发现更好的收运可能。”曹国宪指出:“在蓝色垃圾焚烧当中,技术的引领与突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以互联网、智能化做成一点事情。”
“农村的垃圾处理市场很大,但大规模的集中焚烧,其高昂的运费就让当地政府和企业望而却步,”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研究中心副主任戴立虹认为垃圾焚烧垃圾的运输问题不可忽略,“垃圾都要搬运集中烧,有地区将县乡的垃圾都运抵地级市处理,仅运输费用就已经超过70元/吨,这样看来,运输费用太大了。”成本问题严重制约焚烧环节,所以焚烧要考虑与前端收运、分类,后端的再处理或利用等多环节协作共生。互联网思维讲去中心化,就是要因地制宜的解决产业的协同,不能是简单的一种方法”。
同时,北京北控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邵德洲认为,协作应该有更大的范围,政府、企业、媒体、NGO应该共同协调利益诉求,让公众对垃圾焚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要被“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