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互联网,很多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几家公司的名字。若说到节能环保行业,除业内人士外,能说出企业名字的人寥寥无几。尽管目前节能环保产业距离支柱产业尚有一定差距,但随着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各项法律制度逐步完善,节能与环保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们对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也充满了信心,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有望实现。近日,笔者在高新区走访调查发现,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热点正在转向。
倒逼传统产业升级
高新区愉悦家纺是一家在全国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传统纺织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最大限度节约生产成本,2014年以来,该企业积极进行电机技术节能改造,项目采用变频控制装置和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技术,对现有工艺设备和公用设施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新增变频控制装置837台,专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262台。建成运行后,年节电1744万千瓦时,年共节标煤6104吨,节能效果显著。同时,企业近几年来累计投资7500万元,围绕纺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和回收利用建立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废水处理基础设施。目前,企业新鲜水循环利用率达37%以上。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近年来,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也恰恰符合了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环保产业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是一个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应用也存在密切联系。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环境污染查处力度加大,这将倒逼传统产业升级,节能环保产业也将随之变得日益重要。
新常态下成投资热点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惟一从事节能环保行业的中央企业,是我国节能环保领域惟一的国家级专业公司,公司围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能源和清洁技术等三大主业方向,长期致力于推动节能环保技术进步,曾承担多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相关政策研究工作,编制多省市低碳节能规划及实施方案,累计完成各类咨询业务近2000项。2013年,该公司经过多方考察论证,认为高新区符合投资条件并落户,经过两年的发展,该公司年处理16万吨脱硫副产物,年产18万吨镁肥及6400吨液态二氧化硫,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意味着能源、资源消费增速也将随之下降,污染排放叠加将进入平台期。在此背景下,环保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过去,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环境领域成为投资短板。而如今却成为投资热点,比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城市上下水、雨水等管网、土壤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等。这些领域公共性较强,投资回报率较低,过去主要由政府承担。但在市政公用领域,包括污水、垃圾处理,很早就推行市场化,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今后一段时期,在环境建设领域,必将会有更多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出现。”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茂生介绍说。
产业链横向纵向不断延伸
山东民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以保温节能为主的节能公司,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公司为了发展,将业务延伸至生物制药领域,目前该公司产品供应红牛、雀巢、娃哈哈等知名企业。
随着产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推广,环保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延伸和转变。首先是先从工程设备转向投资运营等环境业务。其次,环保企业也在从单一产业链环节转向横向、纵向的全产业链。一方面,一些环保企业正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譬如原来单一从事水务的企业,正逐步拓展固废处理、大气治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业务范围广泛的平台公司;另一方面,一些环保企业立足自身现有技术和市场基础,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市场投入,形成在某一领域专、精、尖的垂直公司。山东民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法民介绍说:“企业要想适应市场,就必须纵向或横向的拓展领域和业务,做到西方不亮东方亮。”
并购整合增强市场竞争力
2013年初落户高新区的山东纳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业务的主方向在烟气治理领域,研发生产的一系列环保陶瓷为核心材料的高温陶瓷除尘新材料及其成套装备在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与此同时,2014年12月该公司正式收购接管高新区污水处理厂,该项目现已成功运行。
据了解,一些大型环保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来快速增强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一些环保企业正在从项目拓展转向企业并购,通过并购整合和投资经营,环保企业可以迅速整合形成产业链条、延长产品线、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快速抢占市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