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助理郑晓松23日在“2012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表示,鉴于目前依然严峻的全国节能减排形势,未来中央财政将持续完善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介绍,今年1至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3%,增速继续放缓,全国节能减排形势正在逐步改善。但他同时称,“十二五”中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郑晓松指出,2007年以来,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多项财税政策和制度办法,初步形成了一套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截至今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3380亿元专项资金,带动上万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大大加快了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
郑晓松表示,未来中央财政将以多举措完善节能减排财税政策体系。在推进节能方面,将扩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在目前北京、重庆、深圳等8个城市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范围,鼓励引导地方从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等多方面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同时,将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工作,目前中央财政以财政奖励为杠杆实施电力综合升级改造已取得成效,下一步将继续在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和建材等行业采取一揽子措施,推进节能改造工作。
此外,还将对实施家电节能及产品惠民工程的产品范围扩大到风机、清水离心泵、高效空气压缩机、配电变压器等工业产品领域。
在促进减排方面,将加快实施重点减排工程。“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完成6万个建制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同时将投入10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0个左右水质较好湖泊的生态保护,同时财政资金将全面配合PM2.5监测“四步走”战略顺利完成。此外,财政部还将完善风电、页岩气等经济性日益显现的可再生能源的财税扶持政策。从今年起,中央财政每年还将安排10亿到2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备量产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
相关链接:
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污染防治水平仍然较低,环境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环境税属于流转税,也有人称之为“生态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
据了解,国际上,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主要有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5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中国一方面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另一方面,受国内环境容量制约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节能减排面临形势十分严峻。有利于建立环保资金筹措机制。
据悉,财政部将加快建设有利于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财税制度,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深化资源税改革,调整完善消费税制度,稳步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尽快出台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指导意见,推动试点工作在全国全面推开;完善节能量审核办法,加强节能量第三方审核机构管理,研究开展节能量交易,逐步建立与国际“碳交易”制度相衔接的节能量审核交易制度等。
郑晓松是在由中国节能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做上述表示的。最近,在“美丽中国”发展目标下,节能环保等领域被相关方面屡屡关注和提及,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责之一,财政部将对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扶持力度。
郑晓松透露,今后一个时期将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同时引导地方和社会投入,共形成500亿元资金规模,支持完成30个左右水质较好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支持加强PM2.5等空气细颗粒物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