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作者:admin来源:山西晚报阅读量:时间:2015-07-07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全力推进山西经济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尽快打破‘一煤独大’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韩东娥研究员认为,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三年推进计划(2015-2017)》(下简称“推进计划”)和《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2015年行动计划》(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出台和落实,将对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是实现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专家简介

  韩东娥,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研究员,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一项,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部门及各级委托、各类院级课题多项。

  实现低碳减排目标节能环保产业是最佳切入点

  “山西是污染大省,却是环保产业小省。”韩东娥表示,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和能源重化工基地,资源环境制约是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据统计,2013年,山西万元GDP能耗水平为1.62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年均水平的17%,且85%以上的河流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半数以上的河流或河段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

  因此,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缓解山西资源瓶颈约束的客观需要,而只有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节能减排工程技术基础和能力,才能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是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从世界各国发展情况来看,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已悄然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体系。目前山西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必带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在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日益严峻的困境面前,要实现我省低碳减排目标,节能环保产业是最佳的切入点。

  建设10大产业基地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计划”和“行动计划”,是根据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际,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要求,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具体项目载体,为培育壮大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梳理“推进计划”和“行动计划”,韩东娥认为,我省今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思路清晰明了,即主要是以企业、装备(产品)、技术、服务为抓手,以项目为依托,围绕引导产业投资、做大骨干企业、攻关关键技术、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我省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

  规划了推进路径、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方向,即重点培育壮大节能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等三大产业,增强了推进计划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

  突出了项目带动效应,即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环保装备技术改造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项目、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等四大重点项目,三年计划具体落实到606个重大项目上,预计投资712亿元。

  在韩东娥看来,最给力的是10大产业基地的建设,如太原—运城高效节能机电产品基地、太原—忻州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基地等,会为各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和公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大背景下,我省传统的产业结构难以为继,亟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然,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我省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是打破“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发展格局,由传统产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的必由路径。

  关键词点击

  《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三年推进计划》

  ●发展现状:2014年,全省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达62.9%,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870亿元左右。

  ●推进目标:2015-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29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年均增长15%,培育25家产值超10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形成15家产值1亿元的节能环保服务企业。

  ●十大基地:培育太原—运城高效节能机电产品、太原—忻州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太原—晋中—运城甲醇及燃气汽车、太原—晋城电动汽车、长治发电设备制造、太原—忻州—运城风电装备制造、太原—晋城煤层气装备制造、长治—晋城光电产业、长治—太原—吕梁光伏产业、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十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2015年行动计划》

  ●行动目标:2015年重点实施节能环保项目500余项,完成投资39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培育20家左右产值超10亿元的节能环保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