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7月份发布《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后,BP再于2015年2月份发布了《BP世界能源展望》,展望了世界能源市场在未来20年间的长期能源趋势以及发展前景预测。关于中国的能源展望主要有以下结论:
中国的能源产量增加 47%,消费量增加 60%。
中国的化石燃料产量继续增长,天然气(+200%)和煤炭(+19%)的增量超过石油的减量(-3%)。
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均有增长,石油(+67%)、天然气(+270%)和煤炭(+21%)占需求增长的 66%。可再生能源电力(+580%)、核电(+910%)和水电(+50%)也强劲增长。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 37%,到 2035 年将占世界总量的30%,人均排放在展望期结束时超过经合组织。
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 220%,而能源强度下降 50%,与 1990-2010 年期间的降幅(-52%)相近。
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98%。石油仍然是主导性燃料,但市场份额下降,从 90%降至 2035 年的 83%。天然气的份额从 5%升至 11%。
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81%,虽然煤炭仍然是主导性燃料类型,但其市场份额从当前的 77%降至 2035 年的 58%,而可再生能源(从 3%升至 13%)和核电(从 2%升至 11%)的份额提高。
工业仍将是所有领域中最大的最终能源消费主体,但是其消费增速最为缓慢(+41%),导致其消费需求比重从 51%下降至 45%。
能源结构、能耗问题等因素对碳市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虽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足以对中国碳市场的做出一些基本的趋势性的判断。
根据《展望》,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长37%,并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相应的碳市场覆盖总量也将进一步扩大。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仍处于上升阶段,那么以动态管理的方式来制定碳市场的总量能更好的降低碳排放量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更好的维持配额的供需平衡。考虑到未来碳市场可能会对其他温室气体种类进行管控,碳市场规模仍有额外的扩大空间。
鉴于工业行业与发电行业仍将是主要的用能部门,碳市场覆盖的企业规模不太可能有过大的调整,主要还是以工业领域重点用能企业为主。然而,钢铁、水泥等重点用能产业产能已经接近峰值,但是能源消费总量仍有较大的增长,那么能耗可能来自于其他的工业行业,这也为碳市场扩大纳入行业范围提供了依据。
对于配额供求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配额分配方法,短期配额供需情况会有所不同,但按照目前对新进企业分配从严的原则以及长期的配额分配偏向于拍卖的偏好,长期碳配额的供求很可能会趋紧。
虽然天然气、核电等清洁能源以及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需求将有大副度的增长,但是至2035年它们在总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低,与欧盟及美国比较仍有一定差距。水电的发展将进一步放缓,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难有增长。煤炭将仍然是发电行业中的主要燃料,占比超过一半。核电将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载体,预计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三个月增加一座100万千瓦时的新反应堆。届时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还要较大的空间,可以预见政策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仍会较大,那么长期来看CCER的供及将会保持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