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河北率先试点跨区域碳交易将满半年时,一直默默进行着的天津碳交易也出现一定的进展。日前环保部明确,天津将在自贸区内开展碳交易,让不少人对京津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充满乐观。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却独家获悉,天津环交所目前仍未接到有关自贸区内开展碳交易的指示,且其市内目前已有的碳交易并不活跃,预计在今年内很难与北京、河北再去展开跨区域碳交易合作。短时间内,京津冀区域碳交易市场仍难走出原地徘徊的困境。
跨区域碳交易商机丰富
“碳交易只有打破限制,实现跨城市交易,才能充分发挥其带来的减排作用。”首都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及如是说。
在当初确定建立跨区域碳交易时,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立民就表示,偏重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北能源消费巨大,温室气体排放也居高不下,将河北省排除在京津碳交易体系之外,难以有效发挥碳交易遏制碳排放量增长作用。“创建跨区域统一的碳市场,用‘市场之手’推动节能减排,协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这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苏明山说。
去年12月中旬,在我国已确定北京、天津等七个碳交易试点城市后,北京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和河北承德市政府联合举行发布会,宣布京冀两地率先启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其境内纳入碳交易体系的重点排放单位将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
北京环交所副总裁周丞表示,跨区域碳市场启动后,北京环交所将允许企业使用河北省承德市的碳排放配额。承德的企业,须参照北京相关标准进行碳排放核算,报送企业年度碳排放报告,委托第三方核查机构开展核查,最后在北京环交所进行配额和经审定的碳减排量交易。
2013年,北京单位GDP为0.415吨标准煤/万元,在全国省级地区处于最低水平,而承德这一数字为1.17吨标准煤/万元,相当于北京的2.8倍,节能减排的空间还很大,单位减排量的成本也相对较低,显然在碳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客观上,如果河北企业加入碳交易能带来一定收益,则能让它们不再排斥碳交易,并逐渐将其作为一条市场化的获利渠道。而天津潜力虽没有河北那么大,但既可以成为北京企业的配额供给方,也可以成为中间方转卖低价配额,以各种途径在区域碳交易市场中寻得更多商机。业内不少专家曾经乐观地认为,河北与北京开展合作后,天津短时间内也能迅速跟进,京津冀区域碳交易市场领先于其他地区落地已八九不离十。
京津冀碳交易暂无明确进展
然而,京津冀区域碳交易市场的推动进展并不乐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生态金融中心副主任蓝虹表示,从北京、河北跨区域碳市场建满月起自己就预测到了这一结果。
在今年1月中旬,北京商报记者曾从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处获悉,继去年底两地试行首笔林业碳汇交易后,预计在春节前后,承德六家先期履约的企业将上报碳排放数据,今年交易试点将正式启动,六家企业也将于6月15日开始履约。然而,记者从河北省承德市发改委环资科相关负责人处获悉,这一计划恐难如期推进。河北省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处处长赵振兴直言,目前,河北与北京的跨区域碳交易仍然只在承德市内开展,河北省内并没有针对此事出台什么新政策,相关部门还在进行基础性的工作。他坦言,虽然今年两地相关负责人有过接触,但实质性进展并不明显。
上述承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独家透露,目前,京冀双方除了持续在完成此前确定的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量核定外,真正有关线上碳交易的进展,只是两地相关部门在春节后进行了一次洽谈,讨论即将参与线上交易的六家承德水泥企业配额如何分配。但该负责人坦言,由于企业对于配额的分配有自己的想法,各家都希望自己分到的多一些,在市场上花钱购买的少一些,因此方案始终无法确定,“由于北京为企业分配的配额4月底就已确定并下发到企业,承德这六家水泥企业‘五一’假期后应该会尽快形成方案,但最快参与市场交易也得到6月底了。”该负责人表示。
无独有偶,作为全国七大碳交易试点城市的天津,开展碳交易的时间与北京相似,但至今仍然无法在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太大的作用,就连其本地已有的碳交易活跃度也不够乐观。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交易部相关负责人坦言,现阶段,天津市内的碳排放交易量较小,市场不够活跃,企业仍然把履约、交易配额作为一种任务看待,即使允许投资机构进场,交易量也没有太大的提升。
“如果硬要说和北京的合作,今年初,全国碳交易所联盟召开了第二次会议,会上京津冀三地发改委和交易所方面都有意向进行合作,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北京环交所也对此进行了商讨,但由于北京环交所的股东多达六七个,内部也需要进行意见统一,因此至今还未有太明显进展。”
此外,对于天津自贸区内碳交易的方案、平台建设等,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还未接到任何指示。该负责人坦言,明年试点工作就将结束,全国统一市场启动,在离市场结束还有约半年的时间里,三地再去试行区域碳交易,短时间内建立区域碳市场的可能性并不大。
先进减排技术是交易关键
“京津冀区域碳交易推行缓慢,主要就是由于从管理到配额分配,再到后期惩罚等所有环节的进展、标准三地都很难统一。”蓝虹表示。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述负责人为北京商报记者举例称,北京和天津都是碳交易试点,但两地纳入交易企业的选择标准、盘查标准都不一样。而河北不是试点地区,盘查数据的确定等很多基础工作还没确定,与京津统一的难度更大。“从负责区域总量控制的机构,到配额分配标准、方案、惩罚机制都统一之后,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形成真正的城市间的线上碳交易。”蓝虹表示,目前北京和河北形成的首笔碳交易其实是系统外的交易,是碳交易中的“非主流”项目,一般只占市场交易的10%以内,真正决定市场走势的还是线上的碳配额交易。
蓝虹认为,之所以河北的企业对于碳配额分配始终有抵触,或者总想争取更多的配额,就是因为它们还没被确定更清晰的受益者地位,总认为自己加入其中还是支出大于收益的,但实际上,相对于北京和天津的企业来说,河北因为减排潜力较大,完全可以成为供给方。上述承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如果6月底六家水泥企业能顺利上市交易的话,下一步承德或将继续借助北京的平台,把市内所有4-5家钢铁企业以及2-3家电力企业都纳入其中。
而对于天津,蓝虹直言,在区域碳交易市场中,天津承担的角色相对复杂也不够明确,既不能像河北一样是被鼓励和倾斜的对象,又不能和北京采取一样的标准,共同补偿河北。“其实,天津的潜力来自于自贸区。”蓝虹表示,企业利用碳配额赚钱,关键就是要减排,而自贸区在引进国际先进减排技术上肯定是有优势的。蓝虹分析称,根据欧洲的经验来看,减排技术升级是碳交易成果的关键,只有不断出现更低成本的减排技术,让部分企业加速减排,企业才能拉开层次。只有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先引进新技术,才能让供给和需求的角色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