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通过引入“绿色采购”,中国上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规模的公共采购将成为节能减排的有效推动力。
当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ISD)在北京联合发布首份《中国绿色公共采购(GPP):量化效益》报告。报告就中国GPP的原理与现状进行了阐述,以及对目前GPP实践的效果评估与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2013年中国仅政府采购总额便达到1.39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政府、国企、军队、高校、公益采购等在内的全国公共采购市场总规模则超过20万亿元。
据了解,欧盟将GPP定义为: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选购服务、产品,鉴定工艺,行政部门应从维护社会公共环境利益出发,购买那些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不利响影最小的服务、产品和工艺操作程序。
IISD项目官员Tilmann Liebert向记者介绍,截至2013年,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已有72%在其中央政府层面开展绿色采购。
此次推出的《中国绿色公共采购:量化效益》报告旨在通过对绿色公共采购提供量化依据,为绿色采购的影响提供中肯的建议,从而提升政策制定者对绿色公共采购潜在收益的认识,并通过扩大绿色采购来实现可持续的低碳经济。
报告建议,增加总体采购中的绿色采购份额;加强绿色采购严谨度,提高绿色产品更新率;强制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同时,也应强制执行“带环保标识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采购清单需逐渐规范化并纳入绩效长期考核标准,采购产品应符合实际情况需要;健全国家绿色采购法律法规,坚持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原则,充分考虑和广泛兼顾地方的反馈意见和局限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