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大变化,就是把节能减排的指标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时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观察到的这一特点,在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点明和强调。他在回答有关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方面问题时指出,“我前些天看到有个别媒体报道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雾霾等环境污染治理的表述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我想说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把节能减排的指标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作为能源电力行业媒体,我们尤其注意到这个意义重大的变化。记者观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开篇在最重要也是最简要的序言部分,即让“能源”和“节能减排”占得一席之地。在论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时,《政府工作报告》在列出国内生 产总值、价格、就业等方面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后,也明确提及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不仅如此,紧接着,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二部分总体部署2015年工作时,开篇仍将“能耗强度”作为和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就业等并列的关键指标,提出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能耗指标反映了能源和经济的投入产出水平,也在宏观上反映着能源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政府工作报告》将这一指标和关键宏观经济指标并列,为近年来首次。这样特别安排,足见这一指标在当前经济社会运行新常态下的重要性,足见节能减排工作在达成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表明了我国用更少能源消耗取得更多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追求,以及对更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的不懈追求。
记者同时观察到,在《政府工作报告》简要列出的2014年“成绩单”上,环境治理方面没有任何着墨。而众所周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投入了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一定的成绩。显然是考虑到现实成效与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距离,治理环境污染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政府工作报告》才不提环境治理方面的成绩。
不过,与此形成引人关注的鲜明对比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安排了大篇幅的“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专节,篇幅很大,非常突出。记者仔细对比过,这是所属“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专章中最长的一节。显然,对于惜字如金、字字条条都很重要的政府工作报告,个别媒体的“位置观察”显然失焦,不足为训。
《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的能源和节能减排内容,构成了能源行业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治 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严格环境执法。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还特别说明,报告里从调结构到提高油品生产和使用的质量等,都和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相关联,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人人有责的治理行动。当然,治理要有个过程,如果说人一时难以改变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他指出,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决心是坚定的,也下了很大的气力,但取得的成效与人们的期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治理环境污染 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言犹在耳。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掷地有声。
在春天加快到来的脚步声中,全国“两会”胜利闭幕。相信返回工作岗位的能源行业相关代表委员和全国能源工作者、消费者,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常态下更有力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