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两国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了各自在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昨天(17号)坦言,达成这个目标很不容易,低碳发展将倒逼国内经济转方式、调结构。那么,对企业来说,除了应对挑战,如何更好抓住其中蕴藏的机遇?
声明宣布,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说,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提出这样的目标,非常具有挑战性。
苏伟:的的确确也是希望通过设定一个有雄心、有力度的目标,形成推动国内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倒逼机制。对进一步促进方式转变、调整结构意义非常重大。
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到2030年、2050年低碳发展的目标任务,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期路线图,并将有关的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各个领域,具体到各行各业,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可能再加码。
但事实上,不少工业企业为满足现在的环保要求已经付出了不小的成本。广东一家水泥公司的董事长余先生说:
余先生: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尽量减少大气排放,这裡投入比较大,能佔到(成本)30%,现在几乎是不用煤,主要用再生资源,比如煤矸石之类的。
中国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佔全球的11.4%,但消耗了全球40%多的钢铁,近六成的水泥,一半的煤炭。苏伟说,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对中国来说非常迫切。
苏伟:我们是无须扬鞭自奋蹄,这不是说别人逼着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再不做也不行了。
为此,去年以来相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比如,对脱硝电价进行补贴,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等,鼓励企业节能减排。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张永生认为,企业不能简单把环保当作一个负担,减排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张永生:现有的污染企业会受到一些冲击,越是技术条件高的企业的产品就会生存下去,所以就会建立起一个竞争的机制。这样的话会形成一个技术进步,或者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