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发达国家减排别“光说不练”
作者:admin来源:渤海早报阅读量:时间:2014-10-29

  如果在历史责任、资金支持、技术转让等问题上,发达国家能拿出诚意,迅速采取行动,那么应对气候变化并非难事。但在政治意愿、经济利益和科学认识复杂交织的情况下,想要发达国家彻底改弦更张却并非易事。

  亮减排目标

  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召开,虽然这次不是一个正式谈判的大会,但其成果却直接关系着能否为年底的利马会议扫清政治障碍,从而于2015年就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化行动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始终没能在根本问题上达成一致。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各国出于自身国情考虑,有着不同的经济诉求,一些发达国家不愿在减排方面多出一份力。

  然而,在此次气候峰会上,发达国家代表却表现出相当积极的“配合”姿态。

  奥巴马指出,美国将实现所承诺的在2020年前将碳排放水平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的目标,明年年初,美国还将提出下一步的减排目标,以显示出美国对其技术创业者和科学发明者有能力引领全球充满信心。

  当天,美国白宫发布声明,宣布了一系列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举措,其中包括通过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机构在规划国际发展和投资项目时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法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以身作则,法国国会目前正在讨论一项能源转型立法,力争到2015年将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40%,使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的30%。”奥朗德表示,法国还将在未来几年中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建立的“绿色气候基金”提供10亿美元,以帮助其他国家为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进行投资。

  德国已宣布向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捐款10亿美元。丹麦已提出要在2050年实现全国100%使用清洁能源,预计成本仅为每人每年20欧元。

  落实难乐观

  潘基文说,此次峰会的目的,一是为明年巴黎达成气候变化新协议凝聚政治动力,二是促成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大胆措施。

  但分析人士并不看好峰会的前景,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在历次会议和会后留下了污点。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一直光说不练。

  统计数据显示,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77%。此外,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西方发达国家也应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转移排放”的责任。

  截至目前,根据各个国家一些科研机构的核算,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承诺占了全球总承诺量的70%,而本应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却只占3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核心原则,即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的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达国家却否认在气候变化上的历史责任、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在环境污染方面对别国施压,主张共同减排,却在关键的资金支持、技术转让问题上上避而不谈。

  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从资金和技术方面为其减排提供支持,而发达国家虽然作出了一些承诺却无法完全实现,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甚至放弃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此次峰会上,安倍就何时提交减排目标仅表示“会争取尽快提交”。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是导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停滞不前的主要症结所在。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达世界承诺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投资300亿美元,以表诚信姿态,这笔钱被称为“快速启动”资金,并且同意至2020年达到每年100亿美元。但是,到目前为止,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的柜子里还是空空如也。

  还有时间吗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后京都谈判,排放权和发展权的博弈都在不断上演。

  承担应尽的减排责任、兑现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的承诺、取消环境贸易壁垒、正视发展中国家为减排付出的努力,都是发达国家应该做的事。发达国家只有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方面精诚合作,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才能取得实质进展。

  一系列的研究和报告显示,全球各国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近日宣布,刚刚过去的8月,成为自188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热的8月。最热纪录不断刷新的背后,是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再创新高。

  据“全球碳项目”组织发布的年度趋势分析报告,2013年,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2.3%,达到创纪录的年排放360亿吨。这也意味着,在约30年内,世界将耗尽1.2万亿吨的碳排放指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表示,如果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到本世纪末,与前工业时代相比,地球将升温4摄氏度。

  纽约30万人的气候游行,全世界2000多个城市的参与,已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急迫性。但发达国家会积极参与吗?

  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全球升温的趋势主要是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大造成的,地球发出的热量在进入太空的过程中被地球大气层捕获,就会引起全球温度上升。

  大气层里的一些温室气体就像温室上的玻璃,它允许阳光进入,但却阻止热量逃逸出去。长期存在的气体并非永远都停留在大气中,从物理或化学方面来说,它们不会对气温的变化作出响应,这被描述成“强迫”气候变化;水蒸气等气体会对温度变化作出反应,这被视为“反馈信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

  水蒸气水蒸气不但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而且它还非常重要,它是气候的一个反馈。地球的大气变暖会导致水蒸气数量增加,不过也可导致云层加厚或者降雨,这些都是温室效应最重要的反馈机制。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数量较少,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成分,这种气体是通过呼吸和火山喷发等自然过程,以及砍伐森林、土地利用发生改变和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产生的。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人为原因导致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三分之一。这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长期因素。

  甲烷甲烷是一种通过天然污染源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氢化合物气体,掩埋的垃圾分解、农业—尤其是稻子耕种、反刍动物消化食物、粪便处理以及家养动物都能产生这种气体。从分子的层面上来说,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加活跃的温室气体,但它同时也是大气中一种数量较少的气体。

  一氧化二氮这是土地耕种过程产生的一种温室气体,使用商业或者有机肥料、化石燃料燃烧、硝酸产品和生物燃料燃烧尤其更易产生这种气体。

  碳氟化合物它起源于工业,是一种具有多种应用途径的合成化合物,但是由于它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因此现在国际协定对这种产品进行严格管控,禁止把碳氟化合物释放到大气里。这些物质也是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