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委等多个部联合发布《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规划》中称,到2015年,LED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实现国产化,重大技术取得突破。高端应用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能效果更加明显。LED照明节能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集聚区基本确立,一批龙头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研发平台和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进一步完善。
从长远来看,中国照明需求规模庞大。2012年白炽灯和节能灯的大陆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1.76亿只和12.69亿只,2007-201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9%,直管荧光灯的市场需求为8.3亿只,环形荧光灯的市场需求为8亿只,卤钨灯的市场需求为7.55亿只。这些传统照明光源和灯具都是LED照明灯具的目标替代市场,随着性价比的提升,LED照明灯具将逐步进入这些市场领域,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策理性回归市场主导发展
政府出台补贴政策,给企业提供研发补贴不仅能够促进新技术的进步,而且还能拉动市场,形成规模量产,促进原材料价格下降,给LED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作为全球最大的LED产业的集聚区,近几年我国LED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配套逐渐完善,LED技术不断得到提升,成本不断下降,产品价格逐渐平民化。但是与国际相比,我国LED产业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企业发展缓慢并不是政府扶持和补贴不够,相反正是由于政府补贴和扶持力度过大,使得很多企业产生了政府依赖症,失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
在市场启动的初期,政府的补贴对于扩大市场肯定有帮助,并且对于全产业链都会有壹定的拉动效应。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不能把补贴作为唯壹的手段。因为能够获得补贴的企业、产品都只占少部分,要想占领市场还得靠技术创新、品牌和管道建设。
急功近利地盲目发展,只会导致自身竞争力不足,在市场中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巨额的国家财政补贴非但没有使这些在温室中长大的企业获得“新生”,反而成为其“夭折”的催化剂。同时,国家财政也难以承受越来越庞大、没有效益只要补贴的企业。
很多人认为,LED照明产业发展属于市场经济行为,如果政府政策过多干预,反而不利于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最终会步光伏产业的后尘。事实上,地方政府出发点虽好,但过度的投资补贴恰是造成行业产能过剩的壹大动因。国家的巨额补贴加大了壹些企业投资的冲动,而终端的消费补贴最终演变成了直接补贴生产企业。
目前,尽管很多地方政府仍然大力扶持LED产业并出台相关的政策,但是自2013年初深圳废除LED产业规划开始,国家以及很多地方政府的LED产业政策开始趋于理性。经过近几年的技术积累,我国LED产业技术得到很快的发展,常规技术不再是困扰LED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了。另外,近几年国内LED设备的大肆订购,使得设备数量基本上与整个市场的需求量取得平衡,2014年国家政策将更多倾向产品的终端消费的补贴,而不再是企业技术研发、设备引进以及产业规模上的支持,类似家电补贴的政策或将到来。特别是面对LED行业的整体低迷,国家或将开始新壹轮的补贴。
2013年国庆节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3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通知》,由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共同负责推动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今后的绿色照明财政补贴将从荧光灯转向LED等高效照明产品。由此可见,未来国家政策转向LED照明市场终端应用,LED照明民用市场或将开启。
随着行业不断成熟,政府应该减少介入,尊重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机制,自然地更新换代,淘汰那些创新乏力、轻视技术、产品和管道的企业。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加强研发和人才体系建设,过滤市场并在过滤后对企业进行规范。针对企业的软肋,可以运用木桶理论,依据企业的短板来确定扶植政策,这样的扶持才能让企业真正有生命力。对LED产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应用推广、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业的标准制定,壹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