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十二五”节能任务七成未完成 三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白雪来源:新华网阅读量:时间:2014-07-18

  第五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技术交流及投融资大会日前在青岛市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工节能技术协会高级顾问张觐桐会上表示,截至2013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只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的30%。不论是按环比计算还是按定比计算,都没有完成进度目标。

  节能不达标有三个原因

  需要在六方面进行破解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方晓骅指出,现阶段我国石化企业节能情况不太理想,主要有3个原因。

  一是与近期产能过剩的行业形势有关。尽管国家发改委和各级政府对节能工作很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大宗石化产品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开工率不足导致能耗偏高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

  二是节能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有些企业对节能技术的应用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技术本身的推广问题,现在很多节能技术宣传停留在一般的广告阶段,而很多节能技术改造关系到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企业选择技术方面比较谨慎。

  三是有些企业在当前面临一定的经济困难,在节能方面虽然热情很高,但是在投入上有些力不从心。

  中石化生产经营管理部生产经营协调处处长陈广卫介绍说,2014年,我国石化企业节能减排面临比2013年更为严峻的形势。目前行业已从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工程节能、循环经济、合同能源管理六个方面开展工作,以解决目前的严峻问题。

  “比如在管理节能方面,我们将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节能监测、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陈广卫介绍,以开展节能监测为例,中国石化节能监测中心近几年相继开展了上游企业注水系统、采油系统、集输系统能源利用状况监测工作,并在济南分公司、四川维尼纶厂、巴陵石化等炼化企业开展电平衡测试工作,为企业挖掘节能潜力10万吨标煤。

  “此外,结构节能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陈广卫认为,首先优化能源结构。如使用天然气替代燃煤或依托周边电厂资源、大力发展地热、推广应用太阳能等。其次,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比如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关停落后炼油能力1410万吨/年装置、催化裂化385万吨/年装置、重整100万吨/年装置、焦化245万吨/年装置。

  谁敢使用新技术?

  相关单位不愿意承担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石化行业节能,关键在研发和应用新的节能技术,让节能效果人所共知。”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

  “新技术的应用伴随着风险。一个大的石化项目,从设计方到业主,可能都不愿意承担新节能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设计方是按投资额收费,对于成本的考虑往往不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项目平稳运行。业主也是一样,很多时候首选最保险的传统技术。” 中国海油节能与管理处处长杨勇表示。

  一位来自武汉专门从事化工能源管理体系监测的企业负责人反映,中小节能企业对接石化央企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在有的集团在招标上实行准入制度,要缴纳相当的费用,才能进入招标名单,能不能中标还是未知数,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技术推广的困境,他感到有些无奈。

  “目前,我们企业最主要的任务,一个是保生产,一个是保安全。这都是集团公司给分公司领导下达的硬指标。至于节能,虽然我们也抓,但确实不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一位来自石化央企分公司的参会代表坦言。

  此外,应用节能技术不能急于求成。上海上致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做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公司总经理李海兰反映的情况就比较说明问题:“在和化工企业联系的过程中,有些企业上来就问,这种改造能省多少钱。其实,如果不能上门进行细致的考察调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研究,对于节能降本,我们确实无法立刻给出一个明确的数字。而说到这时,对方的兴趣往往就不大了。”

  中小企业节能空间很大

  能源管理体系是节能的重要手段

  推广行业节能,不能“剃头担子一头热”。除了节能公司之外,如何调动石化企业的节能积极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从产品能源效率向系统能源效率再到组织能源效率的实质性转变。

  在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芩看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企业节能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系统、完整、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促进企业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建设能源管理体系,企业节能空间还很大。

  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很多节能企业有独到之处。深圳市宏事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艳兵介绍说,宏事达提出用系统节能的观点来指导现行水循环的节能优化工作。

  针对当前循环水工艺装置参数运行不优化,导致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率下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宏事达通过循环水的数据信息收集,利用软件对其进行智能数字化控制,达到对水泵、风机的运行台数及转数精准调控,提高产品质量、产量,实现优化运行和精细化管理,减少蒸发损失,节电率达到35%以上。

  “茂名石化实华公司丙烯装置采用此技术后,一个季度可以节能42.8万千瓦时,丙烯产量提高0.99%,年创收3000余万元。”李艳兵表示。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难点在哪?

  集团化旗下企业参差不齐

  姚芩认为,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以集团化形式出现的高耗能单位企业实施的困难要远远大于普通企业。

  由于集团化单位并不是一个企业,包含企业较多,管理参差不齐,每个企业的管理意识、重视程度、管理水平都有所不同,如果整体推进,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作为集团化公司来讲,要从策划、设计、监督、考核四个方面来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姚芩表示。

  首先要建立以集团形式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包括能源绩效指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重点工序产品单耗、重点耗能设备使用效率、转化效率、人员能力考核体系等。

  其次,在各企业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组织公司各层相关人员,提高节能意识,转变节能工作思路。

  此外,由于集团化企业的下属企业都存在自身的问题和特点,如何能够系统高效地在各企业开展节能工作也成为当下一大难题。

  企业间能耗差异比较大

  需要政策门槛,节能节水将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指标

  “企业能耗水平良莠不齐,我国有很多节能一流的炼厂和化工设备,但是也有很多落后的装置。现在,行业能耗水平距离目标差距比较大,难以单纯通过技术节能来突破。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动,采用刚性的考核办法和政策门槛。”杨勇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现阶段要推动节能减排,政府需要同时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入手,包括鼓励政策和加强监管惩罚。要利用政策手段鼓励各级各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如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工业技术标准;同时,建立相应的融资机制,通过绿色贷款、采取特殊政策等手段,保证节能减排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当前,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有些化工企业上报的能耗数据出入很大,偏高偏低得很离谱,很多小企业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算自己的能耗。对于各地进行能评和节能奖励资金的申报,其中有些企业的数据也是有水分的。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化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山东节能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飞舟认为,石化行业此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尽头,现在行业的外部环境和整体利润情况一般,说明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下一步需要以精细化模式经营。

  企业通过节能可以降低成本,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才有竞争力。未来节能、节水将成为左右企业生死的重要指标,不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