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自运行数月后,深圳和上海碳交易试点同时于6月30日完成了2013年履约,成为国内最早两个交出履约答卷的试点。
作为国内碳市的先行者,沪深两试点履约表现优秀,均按照原定时间完成履约,且履约率极高。其中,6月30日,上海市191家试点企业全部在法定时限内完成201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履约率达到100%。而深圳则有631家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13年度履约工作,企业履约率达到99.4%,配额履约率达到99.7%。
深圳和上海作为国内最早开市的两个试点,在市场设计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思路。从市场结构来看,最大的不同在于深圳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全面开放,而上海市场则仅有控排企业参与。因此,个人投资者表现活跃的深圳成为检验社会投资者参与作用的重要平台;而上海全年交易的情况则反映了封闭环境内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这两个市场也仍有相似之处,例如,都在市场运行后期引入了拍卖机制,为企业提供了履约新渠道。
从全年成交情况来看,深圳、上海二级市场累计成交量在国内分别为第二、第三,仅次于湖北市场。同时深圳成交均价为72.7元每吨,约为上海成交均价39元每吨的1.9倍。不过,参与者数量众多的深圳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则大大高于上海。
深圳价格波动明显
在过去的这个履约年内,上海和深圳的总交易量较为接近。截止到履约日期2014年6月30日,分别成交126万吨和145.8万吨。不过,由于市场价格差别较大,深圳的交易额是上海的2.16倍,达到1.06亿元,而上海为0.49亿元。
纵观全年的价格走势,两市场均较开市时价格有明显上涨。深圳自去年6月18日以28元/吨开市之后,价格持续走高,于10月17日达到历史价格最高点130.9元/吨,之后迅速回落到80元/吨之下,随后稳定在60-80元每吨的范围内。上海去年11月26日开盘之后,收盘价同样从25元/吨开市不断走高,最高达到45.4元/吨,之后基本稳定在35-40元/吨的区间内。
从价格波动情况来看,深圳市场价格波动明显高于上海。其中,深圳的成交均价为72.7元/吨,最高达到130.9元/吨,最低为28元/吨,波动幅度为80%至-62%。而上海的成交均价则为39元/吨,最高达到45.4元/吨,最低为25元/吨,波动幅度为16.4%至-38%。
出现这种情况,与市场参与者的范围及数量有关。作为向社会全面开放的市场,深圳引入了数百个人投资者及投资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者进入后,逐利及部分非理性行为导致价格波动较大,这点在深圳市场运行前期表现尤为明显。2013年8月至10月,在成交量较低、企业参与较少的情况下,深圳市场价格一路猛涨,波动剧烈。同时,控排企业数量也影响着市场交易情况,深圳控排企业数量为635家,上海仅为191家,参与者的数量带来市场成交笔数的先天不同。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的交易费用为千分之六,远高于上海的万分之八,这意味着深圳企业完成交易的相对成本将高于上海。
履约期价格风险不大
与市场预期一致,深圳、上海市场均在履约年的末尾出现了成交大幅放大的情况。
在履约截止前的最后一个月,两个市场的成交量纷纷突破纪录。深圳市场成交量于6月25日达到最高点12.85万吨,上海则于6月23日达到20.4万吨的历史最高成交量。
履约期的成交情况证明,成交量上涨的主要驱动力还是来自控排企业履约。上海市履约前最后一个月交易量占全年度总交易量的65%,深圳则高达73%。
同时,成交价格也呈现应履约需求上涨的趋势。在履约期中,深圳、上海两个市场同样出现前三周成交价格温和上涨、最后一周价格逐渐回落的趋势。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卖单增加,出现后期配额抛售的情况,最后两周也是成交集中放量的阶段,这反映了企业的交易心理,即先保证履约,后期则抛售剩余的配额,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考虑到来年配额即将入市和企业履约的刚性需求,履约期也是出手此前购入的当年配额的良好机会。
不过,履约期最后一个月的价格风险并不高,其中深圳最大单日涨幅为7.1%,平均日涨幅-0.7%,上海最大单日涨幅仅为4.4%,平均日涨幅0.4%。从这个角度看,两个市场的控排企业暂不必担心履约日期临近价格过高的风险,同时在集中放量的阶段,拥有配额量不高的投机者也很难操纵市场价格。
有趣的是,在履约期最后一个月,上海市场还出现了几笔2014年和2015年的配额交易,交易量分别为1.3万吨和2000吨,成交价格分别为28元/吨和25元/吨,明显低于2013年配额价格40元/吨。同时深圳也推出了2014年配额交易,但成交情况冷清。对未来年度配额的交易反映了企业逐渐增强的碳资产管理意识,同时,两个市场来年配额的成交差异可能与配额发放方式有关:相比深圳对配额一年一调整的方式,上海此前一次性发放了三年配额量,因此企业对来年配额需求的预测能够更加准确。不过,不同年份配额间较大的价差也反映了企业对配额情况的判断,是否意味着未来配额价格将走低,仍有待观察。
拍卖及成交反映配额分配
为了帮助企业履约,深圳和上海分别于6月6日和6月30日组织了一次配额拍卖,用类似公开市场操作的形式增加了市场供给,拍卖配额的数量分别为20万吨和58万吨。
从此前公布的情况来看,这两次拍卖并没有在年初事先制定明确的计划,主要为后期为了保证企业履约而临时引入。从拍卖结果来看,两次拍卖均出现了供给品数量显著过剩的情况,其中深圳仅拍出74974吨,上海拍出7500吨,均远低于总供给的50%,拍卖成交价均为底价35.43元/吨和48元/吨。
两市场拍卖效果成交量较小有多重原因,其中深圳主要为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弱,同时缺口数量较小,参与拍卖积极性不足,而上海则为企业已经大部分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完成了履约,对拍卖的需求大幅度下降。
虽然从拍卖效果来看,这两次拍卖均以底价成交,不算“成功”。但从碳市场建设角度看,两个市场在采用拍卖进行供给管理和市场调控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各自不同的设计积累了经验,值得鼓励。由于这两次拍卖并非常规的配额分配活动,更多的是帮助企业减少履约风险,因此对拍卖成交量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值得肯定的是上海市场的拍卖底价设定采取了高于市场价格的策略,同时安排在履约最后一天,由此向市场传递了较强的价格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同时,全年成交情况也能部分反映配额分配情况。考虑到大部分控排企业交易目标仅为履约,交易频率多为1-2次以内,因此交易量占配额总量的比重可以直观的反映配额分配情况。其中上海市场交易量占配额总量的比重约为0.8%,而深圳则高达4.8%,比上海高出4个百分点。
交易量占配额总量比重较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例如投资者更加活跃,或者配额分配偏差较大等。根据深圳采用的碳强度分配方法,以及后期采取的配额回收措施等估计,深圳市场的部分交易需求可能为市场对初始配额分配偏差的自动纠正。
若不考虑社会投资者,仅从企业平均交易量上来看,上海控排企业的平均交易量为6596.9吨,而深圳仅为2296.5吨。由于上海市场仅有控排企业参与,而企业交易大部分以履约为主,因此可以判断全年126万吨的成交量基本为上海2013年企业配额缺口的数量,占配额总量的0.7%。而对深圳而言,据不完全统计,配额有缺口的企业在碳市场总计购碳数量为130万吨,占配额总量的4.2%。
从两个市场的运行效果来看,碳市场均呈现出了越来越活跃的情况,尤其是履约期的交易量大幅度攀升,且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价格风险,总体表现良好。然而,一些信号表明,两个市场可能均存在一定的供给过剩,考虑配额延续机制以及试点期间结束后政策不明朗的因素,未来的市场价格有可能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