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深圳经济“绿意盎然”
作者:admin来源:深圳商报/程连红刘旎舟阅读量:时间:2012-09-25
   近日,深圳有两项指标格外引人注目:在万元GDP能耗继续位居国内最低水平的同时,深圳的绿色经济指数则在全国最高。这一高一低之间,实实在在反映出深圳绿色经济的内涵。与此相对应的是,深圳的水耗、电耗等指标也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深圳以330亿千瓦时的用电量,创造了5474.1亿元GDP产值,平均每千瓦时电产生17元经济效益。深圳经济如此“绿意盎然”,是怎么做到的?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多项绿色指标领先全国

   来自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深圳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11.9%;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降到0.47吨标准煤和18.7立方米,均为全国最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超额完成控制目标。这是深圳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交出的答卷。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中,34个参与绿色发展指数测算的大中城市中,深圳高居榜首。

   今年上半年,深圳经济“绿意”更浓。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万元GDP能耗、电耗分别下降4.25%和2.12%,原水供应量增速是GDP增速的1/8;工业用电增速仅为工业增加值的一半。

   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深圳最为独特的优势莫过于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能源结构,这可以说是深圳的助推器。目前中国能源结构是煤炭占70%,深圳2005年的煤炭使用率是12%,2007年9.75%,而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比例达50.3%。随着LNG、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深圳清洁能源的比例逐年提高。

   产业结构向低能耗领域倾斜

   不仅如此,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也让深圳的低碳发展底气十足。

   数据清晰地显示出深圳正在发生的变化。“十一五”期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占GDP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而这些产业都是低能耗产业。更为乐观的是,到2015年,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将达到六成,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六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四成。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市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重点工程:2011年,我市建成投产的下坪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和利用二期工程、蛇口港区堆场“油改电”项目、妈湾电力有限公司汽机通流部分改造项目等国家重点节能工程项目,不仅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双丰收,还获得国家财政奖励4000余万元;2011年,盐田港龙门吊油改电工程、半导体照明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产业化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让企业节能减排成果进一步扩大。

   引导社会资金开展建筑节能改造

   在工业企业大幅节能降耗的同时,深圳市抓住时机,对全市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全面展开,让“绿色、低碳”深入每个角落。2011年,我市通过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已完成深圳市民中心、君尚百货、高新北生活区等3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27.94万平方米,节能效果显著。

   以市民中心为例,通过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先立项、后招标、再分享的新模式,对市民中心进行节能改造。目前市民中心中央空调系统、地下停车场照明系统、公共区域LED照明和外窗贴膜节能改造项目已全面施工。改造前,市民中心每年用电量高达1283万度,每年电费为1215万元。改造后,市民中心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费用节约率达到20%上,每年可节省空调运行费用超过240万元,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0吨、节约标准煤870吨及种植10.13万棵树木。

   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

   202路比亚迪K9纯电动公交车安静地驶过。在深圳,这样的公交车有200辆,从2011年1月6日投入使用到现在,它们已经安全运行20个月,这是比亚迪在探索绿色科技上取得的成果。记者了解到,在挖掘低碳商机上,深圳的企业嗅觉格外灵敏,创新“冲动”不断。全球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等,相继在深圳诞生;比亚迪、拓日、创益、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的新能源知名企业陆续崛起。

   深圳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凸显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2011年,深圳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增速高于GDP增速两倍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速高于工业增速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速高于一般服务业税收增速11.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3%,是GDP增速的2.6倍。

   政府也抓住时机,不遗余力推广新能源产业。根据规划,到2015年,深圳新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840万千瓦以上,占全市总装机规模的50%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500亿以上。

   个案展示

   深企节能降耗各有高招

   【深圳商报讯】(记者 程连红)在全力保增长、保发展的同时,深圳企业各出高招,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在取得巨大环境、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成为打造深圳绿色经济的生力军。

   富士康  一年800多项节能技改

   一年进行800多项节能技改,省电近3亿千瓦时,这是富士康的成功经验。

   2011年,该公司节能技委会节能技改工作全面推动,由空调、空压、照明等传统耗能设备的节能技改,逐步推行到生产设备的节能技改,技改项目有LED照明换装案、中央空调水泵换装案、真空泵节能改造案、冲压节能改造案等,在各事业群的支持和配合下,共推动节能技改项目815项,节能量2.8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7360吨,减少能源成本支出2.12亿元。

   因节能成绩突出,2010年获得417万元节能奖励,2011年该公司再接再厉,又获820万元的奖励资金。

   南玻  余热发电变废为宝

   据南玻节能工程师余荣介绍,2010年,深圳南玻浮法玻璃公司实施窑炉技改及燃料油改气、烟气余热发电、窑炉烟气脱硫系统、窑炉节能保温四项节能环保措施,年节能折合标煤29268吨,年减少二氧化硫及烟尘排放量1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2885吨。尤其是其余热发电项目,所发电能“自发自用”,余热发电可直接应用于玻璃生产各环节,每小时省电4000~4200度。

   目前,深圳浮法两条生产线已经全部使用“绿色能源”——天然气作为燃料。该余热电站总投资7000万元,发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2.567万吨,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5.57万吨,并且平均每小时耗水量大大低于同规模热力发电水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