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7月2日讯 6月30日是深圳碳交易履约截止日,共计629家管控单位完成履约。深圳市发改委碳交易办公室主任周全红接受证券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发改委将于2014年下半年针对完成履约义务的管控单位,启动1亿元的节能减排项目资助计划,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
“在深圳碳排放配额发放从严从紧的情况下,能达成99%履约率是可以接受的。”周全红说。
据证券时报数据部统计,在深圳635家碳排放管控单位中,37家上市公司以及6家拟上市公司完成2013年度碳排放权履约,也意味着拥有资格申请节能减排资助项目。
长城开发属于最早完成履约的一批上市公司。公司证代李丽杰对记者表示,公司产品出口欧美,这些国家对碳排放资质本身要求严格,公司便从早期开始就从事碳资产管理。
公司专门负责节能减排的厂务部高级经理涂国求对记者表示,公司从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两方面着手,在“十一五”期间,5年累计投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比如在新建的惠州工厂采用LED节能灯、太阳能等措施经行减排。“按照工业增加值计算,我们应得的配额是12万吨,而考虑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2013年度获准的额度是9万吨,最终我们配额还结余了86吨。” 涂国求说。
另外,非上市公司中,华为也在6月份完成了履约。华为环保工作组负责人朱永光此前介绍,公司打造绿色供应链、建立环保信息管理系统,去年开展了390项环保节能项目,投资收益率达到181%,减少能源使用10%以上。
碳排放分析师表示,一般大型公司会有比较好的管理体系,履约会比中小企业容易。而周全红对记者表示,随着企业碳排放强度下降,明年深圳政府发放的碳排放配额总量也会下降,同时会丰富碳金融产品,促进企业通过交易调剂碳配额余缺。据了解,2013年深圳最终发放的实际配额量为3050万吨,而企业实际排放总量约为2900万吨。
据陈海鸥介绍,深圳也将会把移动排放源也纳入碳交易领域。深圳市副市长、深圳碳交易总设计师唐杰已经表示,深圳工业碳排放量会逐渐稳定,而汽车等移动排放源的碳排放量会显著增加,未来购买燃油车的使用者需要去碳市场购买配额,以此引导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