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是近年来全球热门的主题词,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一直引领着相关话题走向。而唯一有可能对特斯拉及其CEO伊隆·玛斯特形成干扰的,则是被股神巴菲特长期看好的、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最近,福布斯网刊出一篇文章,比较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前景。
文章称,2011年接受电视采访时,玛斯特三次试图避而不谈比亚迪,最终则给出了“他们技术不行”、“不认为他们有出色产品”的“差评”。
2011年,比亚迪推出首款全电动车E6,并以此构成深圳街头最大规模的电动出租车队。2013年底,比亚迪推出以中国古代朝代命名的第一款混合动力乘用车——“秦”。今年1-4月,“秦”已售出3000多辆;预计今年内将售出2万辆以上。
但特斯拉和玛斯特却固执地认为,比亚迪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问题是,果真如此么?
文章援引巴菲特方面的消息称,王传福曾告诉投资者,比亚迪有能力“在几分钟内”生产出一辆类似特斯拉的汽车。比亚迪一名高级副总裁称,在纯技术方面,比亚迪即便不比特斯拉更好,也绝不逊色。之所以选择混合动力,而非全电动,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如果特斯拉成功,他们会迅速跟进。
文章指出,特斯拉的策略,是大量建立由自己控制的充电站。这种策略或许适合美国,但在中国,高速和收费公路上的加油站都由国企垄断,特斯拉很难推广同样的战略。中国当然也打算在公路上建立许多充电站,但未必愿意将这一市场与单一外企分享。不仅如此,由于中国车主大多没有独立车库,特斯拉S型充电时间短的长处未必实用,而“秦”对插座、电源的“不挑剔”反倒可能成为优点。
文章认为,特斯拉S单价高达11.7万美元,而“秦”则只有3.2万美元,双方市场定位不同,暂时不会发生冲突。但特斯拉计划推出4万美元级的E型,并试图在中国实现本土生产,届时竞争将会白热化。文章认为,在特斯拉“真正本地化”之前,中国市场将继续有利于比亚迪——尤其在比亚迪的“故乡”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