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示范城市。图为深圳市公交行业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基地。(资料图片)
尽管深圳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领跑全国,但是并不尽如人意。至今年2月,我市累计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6650辆,仅完成推广目标3.4万辆的不足两成。市审计局近日公布一份审计报告显示,配套充电设施建设滞后、购置成本偏高等是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
现状 领跑全国还需提速
“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很快,不仅领跑全国,在全球也能叫响。”市审计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时至今日,深圳已经成为全国投放新能源客车最多、拥有新能源公交线路最多的城市。
我市是国家四部委确定的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及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双试点城市之一,对中央财政购车补贴按最高1∶1给予配套补贴。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也是“大手笔”,包括设立总额为21.0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扶持推广资金。
不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我市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公务车和私家车推广进度仍然不够理想。6650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尽管走在全国、甚至全球前列,但与推广目标3.4万辆仍差距甚远。
困境一 购置成本高成“拦路虎”
在油价走高、四面“霾”伏的年代,我市环保义工刘晓考虑换一辆新能源汽车,但是始终下不了决心。他算了一笔账:一辆比亚迪e6售价高达30多万元,除去国家补贴6万,深圳补贴6万,自己还要掏20来万才能将车开回家。“其实市面上很多技术相当成熟、口碑也不错的中级车10多万就可以搞定,新能源汽车还是太贵了,而且汽车技术有待考验。”
在公交领域,混合动力大巴价格是普通燃油大巴的两倍,纯电动大巴价格是普通大巴的三到四倍。
审计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购置和使用成本偏高成为其推广的“拦路虎”。比如,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大巴工作日行驶里程少,亏损较大。
困境二 配套充电设施建设滞后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如何充电成为用户关注度最高的问题。我市曾计划到2012年底,实现现有住宅区停车场5%、社会公共停车场10%的停车位配置充电桩的目标。但是,由于电网公司主动参与充电站/桩建设的热情并不很高,距目标差距甚远。
截至去年6月,我市有快速充电站70多座,慢速充电桩800多个,而且我市充电设施主要集中在宝安、福田、南山、龙岗四区,大鹏新区甚至处于空白状态,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后续推广。“充电站肯定不可能像加油站那么方便,充电高峰时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一位e6车主告诉记者。
审计报告还显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强制回收和无害利用等具体配套政策尚未制定,电池回收补贴具体措施未出台,均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使用。
目标 至明年推广新能源汽车3.5万辆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新能源汽车应用座谈会透露,深圳计划于2013年至2015年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汽车总规模为3.5万辆,其中包括私家车16500辆。这意味着,我市将以更大的力度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市发改委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通过实施优惠补贴政策,从购买环节延伸至使用环节,在停车费、充电费、检测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加大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在充电桩建设方面,将按桩车比1∶5配建出租车快速充电桩,按1∶1.5配建私家车、专用车慢速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