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2014年中国光伏产业分析与判断
作者:admin来源:阳光工匠光伏论坛阅读量:时间:2014-02-19

 

    一、回顾2013年光伏发展历程

    2014已迎来新的开始,回首2013年,光伏行业没有像某些人猜想的那样崩然倒塌,更没有惊天大逆转,又是平常的一年,即使是“双反”等贸易争端不断,然而大家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一年说平常而又不平常,全球的光伏电站在不断的增长,而晶硅电池的产能过剩仍然在不断持续,供大于求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前欧洲国家在光伏市场的独领风骚时代已不复存在,德国更是被中国、日本和美国超越。下面,就是2013年全球主要光伏应用国家的装机情况:

    1、中国:一年装机破10G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预计,2013年新增装机约10GW。到2013年底,中国累计光伏装机将达到16.5GW,其中分布式光伏项目为5.7GW,地面光伏电站约10.8GW。目前看来,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是在共同发展的,地面电站的装机容量还远高于分布式。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中,国家能源局对光伏进行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5GW上调到10GW,而2012年5月上调至15GW,紧接着7月又将该目标调整为21GW,并在9月正式公布。可到了2013年1月,这一目标再次被上调到35GW,可见国家能源局对规划目标的多次调整是和国内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是分不开的。截止到2013年底的国内累计装机容量16.5GW,2014年和2015年中国共计要完成18.5GW。

    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分布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装计容量排在前五位的省级地区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其中青海累计装机为3.21GW,甘肃累计装机为2.83GW,新疆累计装机为1.28GW,宁夏累计装机为1.26GW,内蒙累计装机为910MW,而这些项目也主要集中在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小发电豪门企业。

    2013年国内较大光伏发电企业装机情况

   

    2、美国:累积装机超10G

    根据最新北美光伏市场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太阳能光伏新安装量创纪录地达到4.2GW,比2012年增长15%,成为继亚太之后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第四季度的太阳能光伏安装量也创下了新记录,高达近1.4GW。2013年美国光伏市场主要由大型电站项目主导,在新增项目中占比超过80%。其中地面电站达到3GW,仅第四季度便超过了1GW。大型屋顶项目的需求量超过了500MW,与前几年水平相当。

    3、德国:正在放缓的德国新能源脚步

    根据联邦太阳能产业协会(BSW-Solar)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全年新装光伏系统3.3GW,符合联邦网络管理局十二月初的数字,达成了德国政府的全年3.0GW到3.5GW的预定目标。2013年德国太阳能光伏装机仍然在增长,但明显的后劲不足。比较去年的7.6GW,增长速度同比下降55%。

    4、日本:太阳能疯狂进行时,10GW俱乐部新成员

    2013年日本光伏装机数量具体数据尚未有具体统计。从现有的一些数据贸易与产业部(METI)最新数据显示,从2012年7月《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上路至2013年10月底期间,日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高达5.67GW。据最新资料指出,2013年中国光伏组件对日出口额约22亿美元,占比22%,日本成为中国光伏组件最大出口国。

    5、意大利:增长速度渐慢

    2013年新增装机总量2GW,2013年意大利的光伏装机增长了19%,意大利的太阳能电力满足了全年的7.0%的电力需求,这是世界上光伏电力比例的最高数据,超过了西班牙、法国。

    2010年,由于采取了各种合适的激励政策,意大利全国的太阳能装机量仅次于欧洲太阳能第一大国德国;而2011年上半年,意大利的新增太阳能光伏装机总量曾经超过了德国的3倍。相比周边邻国太阳能产业发展速度的减缓,意大利已经成为了欧洲最为炙手可热的太阳能市场,在饱受经济问题严重困扰的欧洲显得格外耀眼。经过这段持续的太阳能热力时期,意大利的增长速度已经慢下来了。

    6、澳大利亚:聚沙成塔,积小成大

    澳大利亚2013年新装机0.7GW。不同于其他太阳能应用大国,由于澳大利亚的地方人稀的特殊情况,澳大利亚的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相对较小。取而代之的是小型屋顶光伏发电市场的兴起。在澳大利亚,截止到目前,已经有116万套小型屋顶发电系统被安装在澳大利亚的千家万户。总计装机容量3.1GW。

    澳大利亚的光伏发电规模普遍较小,平均装机容量为2.7kW。尽管现在已经有超过10%的适合安装的屋顶光伏组件都已被装设,但平均光伏装机水平仍然低于德国、意大利甚至捷克,仅仅比美国多一点。

    7、英国:迎接灿烂曙光

    2013年英国光伏新装装机总量突破1.45GW,创纪录,增长了600%。

    在整个2013年,英国太阳能光伏装机都在大规模进行,以至于在全年令人难以置信的膨胀了6倍,达到了1.45GW。在这1.45GW里面,地面装机量占总量的90%以上。英国曾经是世界第六大太阳能光伏市场,现在仍然是最大的那六个年装机量破1GW国家之一。预测2014年,新装容量更是可能达到2GW大关。

    8、西班牙:太阳的光辉此处变暗

    根据西班牙电网运营商给出的数据显示,2013年,西班牙新装机量仅仅只有140MW。
    2007年夏天,西班牙出台了在欧盟各国中最为优厚的太阳能补贴政策。太过诱人的补贴,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对吸引投资规模估计不足,西班牙政府完全没想到要支出多么高的补贴。为了应付财政危机,西班牙政府大幅减少光伏产业的支出。根据今年生效的法律,西班牙将彻底取消按千瓦时支付电价补贴的做法,实施有追溯力的削价措施。

    9、法国:870MW交卷

    法国光伏装机量(包括科西嘉岛)从2012年12月份的3.405GW增长到2013年底的4.276GW,年度增长870MW,增长率为25%。光伏发电总量从2013年1月的139GWh(全年总发电量的3.1%)增长到7月的623GWh。

    2013年法国太阳能总发电量占全年发电总额的18%,共计4.45TWh。法国的光伏装机量远远少于他的邻居们,如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

    10、印度:“计划”中的太阳能事业宏图

    作为一个极度缺电的人口大国,印度至今仍有3亿人口生活在无电的状态。对电力极度渴望,印度制定了一项项长期规划。然而却由于一次次的执行推延,计划始终流于纸面。据印度新能与可再生能源(MNRE)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印度并网光伏发电新装机量与聚光光伏发电(CSP)产能共为1.004GW,累计总量达2.18GW,并规划了2022年装机量达到20GW的目标。

    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光伏行业历经最近三年的大低谷,已经渐渐恢复平衡,虽然调整仍将继续,继续会有企业出局,但已有部分嗅觉灵敏的投资者开始在光伏行业积极布局,2014年将是个机会。

    二、2014年光伏发展形势分析

    1、多晶硅产量不断提高,产业触底反弹

    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将达25万吨,同比略有增长。其中全球主要多晶硅生产国如美国、韩国、德国和日本产量分别为5.5、4.8、4.3和1.4万吨;我国产量约8吨,同比增长12.7%,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但也仅能满足我国50%的市场需求。我国全年多晶硅进口量将达到7.5万吨,同比略有下降,其中德国、韩国和美国分别占据总进口量的33%、28%和26%。由于多晶硅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加上国外多晶硅企业的低价倾销,国内多晶硅企业面临经营压力较大,上半年我国在产的企业仅有7家,下半年受行业整体状况回暖和我对美韩多晶硅初裁出台影响,又陆续有8家企业复工,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展望2014年,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多晶硅市场需求也在提高,另外,全球新增产能投产和复工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预计全球多晶硅产量约为26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多晶硅产量约10万吨,产量主要集中于江苏中能、特变电工、大全新能源等几家企业。但由于国外多晶硅产品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双反”关税,持续对我国进行低价倾销,市场供应量的不断增大和多晶硅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预计 2014年产品价格仍将在20美元/千克以下,企业仍将承受低价压力。

    2011-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及全球多晶硅产量

   

    2、薄膜电池,后劲勃发

    未来,中国因“双反”而失去的多晶硅市场可以通过薄膜重新占领,而且这块市场的份额还是很大的。2011年,中国企业在欧盟获得的市场份额为11.3GW,价值991.8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则是1.1GW,价值95.7亿元人民币,两者共计10087.5亿元人民币。据《2013-2015年全球与中国薄膜电池行业市场研究及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将比2012年增长30%,而2014-2016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在25%左右。预计2016年,全球薄膜电池产量将达到12.5GW,行业产值将达70亿美元。

    2011-2014年全球薄膜电池的产能和产量

   

    2、电池组件生产规模持续增长,出口逐步呈现多元化

    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将达40GW,同比增长9%,其中全球主要组件生产国如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组件产量分别为3.5、2.8和1.2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主要电池组件企业在三四季度也相继扭亏为盈,整体发展情况向好。在出口方面,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6GW,出口额约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对欧出口份额由去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跃居首位,成为最大的出口国,出口额约为2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22%。对美国、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额分别占10%、5.2%和4.5%,出口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在进口方面,受美国“双反”影响,大陆企业多采用台湾地区电池片规避贸易壁垒,全年从台湾地区进口额超过10亿美元,约占我国太阳能电池总进口额的60%。

    展望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年将达到43GW。我国光伏组件有望超过28GW,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部分闲置产能相继启动,产业也将承受供需压力。

    2011-2014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及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

   

    虽然国内现在仍是晶硅电池主导市场,但纵观全球光伏贸易战的历程,在2012年美国、欧盟率对中国发起“双反”,特别是最早对中国发起 “双反”的德国,为何他会大动干戈地率先发起“双反”的调查呢?我们可以看看德国在过去5年里的一组数据:德国政府超过60%的财政资助是针对薄膜电池的,更有70%的研究经费用于薄膜电池研究。此外,所有的薄膜企业都享有电费补贴,但晶硅企业却不能享有这种补贴。除了补贴外,德国政府自2011年9月恢复了对效率在11.6%以上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效率在13.8%以上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和效率在15%以上的碲化镉薄膜电池实施的银行补贴。这些充分说明德国的晶硅企业已经衰落,而作为世界最早发展光伏发电的德国,已视为光伏行业内的风向标,暗示着发起“双反”表面上是为欧洲晶硅企业争取利益,但实际是保护本土薄膜企业,帮助薄膜电池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了新兴的薄膜电池技术的成长,确保了欧洲在新一代的薄膜电池行业的领导地位。而欧洲的晶硅电池企业最终将成为“双反”的牺牲品。

    薄膜电池(GIGS)与晶硅电池的性能对比

   

    3、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化扩大,分布式发电成为发展重点

    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市场将达到36GW,同比增长近12%。其中全球主要装机国家如日本、德国和美国的装机量分别达到6、4和3.5GW。欧洲地区光伏装机量约为9GW,装机全球占比由过去的50%以上下降至26%,市场需求连续两年下滑。我国新增装机量达10GW,同比增长122%,居全球首位,其中光伏大型地面地站约为7GW,分布式发电约为3GW。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发24号文 ”等多个政策文件,从上网电价、补贴资金、并网管理等多个层面破解国内应用市场发展的瓶颈,力促国内市场的规模化启动。光伏电站在现有补贴水平和出力无限制的情况下,利润高企,电站投资受到各路资本追捧。另为赶在年底前并网以获得1元/瓦的电价,掀起了新一轮大型电站建设高潮。国家也高度重视分布式发电发展,在“十二五”末所规划的35GW容量中,有20GW为分布式发电。而在2014年光伏建设12GW的指导目标中,有8GW为分布式发电。

    展望2014年,在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政策的持续利好和新兴市场快速兴起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仍将持续扩大。预计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43GW,我国将达到12GW,大型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均为6GW左右。但由于电网建设规划尚未出台,且电站审批权下放,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利益最大化,滥批乱批电站建设,恐导致光伏电站建设与电网建设不协调,滋生限电弃光等问题。此外,分布式发电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潜在风险点较多,规模化推广阻力仍较大。

    2011-201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及全球新增装机量

   

    4、分布式电站和地面电站的发展分析

    自从2013年初取消了金太阳项目的申报,国内光伏电站模式就主要分为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电站,说起2013年的中国光伏,就不能不提分布式光伏发电,因为这一年成就了分布式光伏发电。2013年2月国家电网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将服务范围由分布式光伏发电进一步扩大到所有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又在7月份,中国光伏产业最低迷的时期,国家发改委连续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再次激起了大家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希望,相比国际市场,中国光伏在国内将会迎来更大的市场,而分布式电站将是重中之重。紧接着8月份,国家能源局公布了第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名单,涉及7省5市共18个示范区项目。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显示,2013~2015年,这18个示范区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将为1.823GW,其中2013年要建成749MW,剩下的必须在2015年前完成。2013年10月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的函》,我国将在明年新建总量达12GW的光伏发电项目,其中8GW属于分布式,4GW为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的崛起对中国光伏市场来说不仅仅是装机方式的改变,还是整个商业模式的革命,电站融资渠道、建设模式、运维方式、电站交易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分布式的开发模式更类似商业地产,这对国内光伏企业来说是一个转型机会,但也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光伏企业将不仅再是单纯的制造型企业。以下我对是这两种不同模式电站的分析:

    (1)地面电站

    a.地面电站的定义:其中地面电站的运作方式是采取标杆电价方式,即国家的三类地区,采取不同的标杆电价进行卖电补贴。

    b.地面电站的补贴方式:标杆电价=脱硫煤销售电价+国家补贴。部分地区还有地方补贴。例如,山东C 类地区,标杆电价为1 元,其实际的补贴为0.4459+0.5541=1 元,地方还有0.2 的补贴,合计为1.2 元/千瓦时。

    c.地面电站的补贴来源:补贴的三部分,其中电网公司脱硫电价最容易取得,其次是地方补贴,最难拿到的是国家补贴。地方补贴来自地方财政收入,国家补贴来自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电费中有0.8 分。)

    d.地面电站的资金运作方式:该补贴类型适合大型地面电站,无出装补贴,资金为电站运营企业投资30%,银行融资70%。通过销售发电卖电,来偿还贷款和进行收益。如果电站能够转手,则产值才能兑现。

    e.地面电站的特点:此类型是中国的光伏最主要的装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优点:投资规模较大,发改委通常批复路条以10MW 起,回报稳定有金融机构介入,极大拉动产值。

    缺点:投资规模较大,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资金能力发改委批复项目,地区管理,但是地方电力公司消纳困难,很多电站无法并网,一旦并网出现困难,项目资金流断裂,出现巨大风险由于地面电站多在偏僻地区,地方政府会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导致企业苦不堪言。国家补贴不直接到企业,到地方政府,下发慢。国家补贴存在缺口,补贴到位较慢。

    (2)分布式示电站

    a.分布式的定义:分布式,已经成为中国补贴政策的代名词,意为分布式并网的补贴政策,是指在商业、工业或个人屋顶的光伏电站分布式安装,用户侧接入的光伏系统。 其中,该补贴的亮点在于开放了中国的分布式市场,允许个人,企业投资建电站。

    b.分布式的补贴方式:主要补贴方式为度电补贴,没有初装补贴;目前公布的示范区补贴为,所有的光伏发电量有0.42 元/度补贴,如果用户不能消纳,上电网,电力公司以脱硫电价回购。此发电与分时阶梯电价不抵消,分别计量。

    c.分布式的补贴来源: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电价中的0.8 分)。

    d.分布式的资金运作方式:该类项目主要应用在发达城市园区的屋顶或一般居民用户屋顶。一般运作方式有以下几种,针对用户有一定资金能力,用电较好的,最好自行投资。对于较大的项目,以项目公司的形式介入,项目公司投资参股,项目公司可以带着产品入股,也可以资金入股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项目公司出资30%,融资70%。但是该类项目一般要大于10MW。

    e.分布式项目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为屋顶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

    优点:这是国家根本的制度改变,是光伏应用的正确方向。将发电收益作为了首要的关注因素,最大化的开放了普通光伏民用的市场,给中国市场一个强心剂,并且十二五规划了很大的蓝图。

    缺点:启动资金较大,户用市场回报率太低,回报周期为8‐12 年。屋顶业主用电量大,收益才较为客观,投资回报可在7 年,如果用电较少,回报期在10 年。项目运作方式较为困难,这么长的投资回报年限,不可控因素太多,屋顶业主的产业稳定性,分布式项目多为小公司承建,电站质量得不到保证。大项目很难找到屋顶,小项目很难找到融资。

    5、下面是现在最新的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电站的补贴额度:

    a.地面电站

   

    b.分布式电站

    201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给予0.42元/千瓦时度电补贴。2013年10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光伏应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3〕49号),明确在国家补贴规定的基础上,省再补贴0.1元/千瓦时。

    回顾2013年光伏市场,去年国内新装机容量10GW,累计装机容量16.5GW,其中地面电站约10,8GW,占到总比例的65.4%,仍是近期发展的大趋势。虽然2013年发布了许多关于分布式发电的利好政策,但分布式还在起步阶段,很多政策不一定能落实下去,关于分布式的发展模式大家还在摸索阶段,而地面电站的模式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并且地面电站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国现阶段产能过剩的问题,成本相对较低且有较高利润率,所以现阶段地面电站仍是光伏企业不错的选择。同时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单纯的制造型企业越来约缺乏竞争力,现在的光伏行业更需要高端技术和终端电站结合的复合型企业,不再是单纯的产品销售,而是要以项目带动产品,产品推动项目。所以我们不单要做产品销售,还要为客户做到项目开发阶段,这才是以后光伏企业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