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项目经理王晓东博士表示,该项目的意义要完全超过这些数字,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探索出了用国际资金转贷支持国家节能融资的成功模式。
“大部分银行都愿意找3A的客户,这些客户有的不需要钱,有的不需要节能,但是,大部分需要节能融资的却是中小企业。因此,对于节能融资来说,如何进行匹配是关键。”王晓东说。
节能减排亟需银行业支持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表示,推动节能减排,我们采用的市场机制,特别是这几年着重推广的合同能源管理,也就是节能服务公司这种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节能服务公司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环境和资金方面的问题。
“融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如果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的办法,节能服务公司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希望银行能在节能减排方面给予支持。”
谢极认为,节能减排除了依靠市场机制外,还要通过对节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也要依靠标准。“我们最近两年发布了百项能效标准,通过标准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督促企业提高用能水平”。
银监会统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金融可以通过杠杆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进而影响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进程和实施成效。据他介绍,“十一五”以来,银监会先后颁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加强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引导。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19家主要银行机构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类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过9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