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土资源部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中,华电集团成为最大的赢家。开发页岩气,将有力推动华电集团气电一体化战略。
云公民对于天然气的布局终于尘埃落定。
在国土资源部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中,华电集团成为最大的赢家。该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开发页岩气,有利于推动华电集团的气电一体化。”
在华电集团1亿千瓦的装机中,目前,天然气发电所占比例仅有5%左右,用一位华电集团内部人士的话说,“还不成气候”。但是,华电集团计划到“十二五”末,把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提高至总装机的10%左右。
目前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F级燃机二期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江苏、浙江的分布式新项目也在建设中,俄罗斯华电捷宁斯卡娅燃机项目将在2013年投产。再过一、两年,华电集团将有多个天然气发电项目投产。
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在天然气领域布局多年后,渐成气候。
争“气”
在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中,华电集团下属企业斩获贵州绥阳、湖南花垣、湖北来凤咸丰、湖北鹤峰四个区块。
“其实,这次华电中标的是5个区块。”华电集团一位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说。
拿下永顺区块的湖南省页岩气开发有限公司,是由湖南省煤田地质局所属单位与华电工程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早在2012年2月,华电集团就与湖南省政府签订了《页岩气开发利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家公司就是落实协议的产物。上述人士表示,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将更有利于解决后续开发中的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
尽管此次招标初战告捷,但页岩气开发还长路漫漫。“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有6个月的准备期,我们会按照要求做前期工作,在2013年肯定要开工。”华电集团页岩气部门有关人士介绍,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的公示结束后,现在正在做承诺书,办理矿权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华电中标的贵州绥阳区块是上一轮招标的流标区块,让人不免对其风险系数捏一把汗。华电集团有关人士也坦言,区块的情况还没有完全摸清,但已经做了一些前期勘察,目前认为情况还可以。
上述人士还表示,对于开发模式,华电集团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探矿权是不能转让的,开发肯定是以华电为主,未来会不会合作开发还不确定。
“无论谁搞页岩气,出路只有三个。”一位五大发电集团页岩气开发部门人士表示,“一个是集中式或分布式发电,第二个是液化后运出,第三个是管道输送,卖给中石油、中石化”。
华电集团的劣势是煤炭资源少,利用天然气发电,又被天然气供应量不足所困。
“现在不管是LNG(液化天然气)还是管道,普遍存在气量不足,缺气停机的问题,签了协议也不能完全保证供应。”一家位于长三角地区的燃气电厂人士表示,从电厂成立到现在,缺气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他介绍说,从江苏的几家电厂来看,他们都是西气东输的配套项目,最初电厂和天然气公司签订的协议是“照付不议”。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买方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数量、提取方式等购买,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否则即使不提货也应按照约定提货量支付价款。当时主要担心电厂发不了这么多电,所以要求必须买,供应多少就要买多少,结果运行之后才发现天然气不够用的问题。而且,由于天然气供应方的相对垄断地位,天然气合同一般也不会有违约赔偿。
从江苏省能源局2011年的相关资料来看,江苏省天然气实际供应量与协议气量有约10%的差距。天然气发电作为高效清洁能源发电机组应在调度次序中排在前列,但主要由于天然气供应不足,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仅3404小时,仅为燃煤机组的59%。而在2010年,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和华电望亭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利用小时数仅有3055和3090,在江苏省内5家在役统调公用燃机电厂中利用小时数排名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作为非供热机组,他们在燃气供应紧张时段,供气优先程度低于供热燃机,经常全厂启停参加调峰,并且由于天然气调峰的需要,有时不能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发电,出现大幅超发或欠发。
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用来发电,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对于未来页岩气会否成为燃机电厂的气源,此次中标的华电集团子公司华电工程相关人士表示,页岩气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性,以后可能成为气源,但现在说还为时尚早,会慎重论证。
但从战略层面,华电集团已经对此寄予厚望。“有战略意义,长远考虑”,华电集团相关人士这样表达集团对页岩气开发的态度。华电已将页岩气列入集团新兴产业和战略发展规划,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机构,招揽专业人才。
华电集团在页岩气板块的布局,为天然气发电的气源供应埋下了伏笔。
布局
“加快战略布局,掌握发展节奏,发挥燃机效益”、“打造特色产业链”,是华电集团副总经理辛保安在2012年天然气发电板块发展座谈会上的表态。事实上,华电的天然气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
“我们向上游发展,也是为了打造燃气产业链。从页岩气的勘探开采,到下游利用,形成一条有华电特色的产业链。”华电集团相关人士这样解释。
而在这条产业链下游,除了集中式燃机电厂之外,华电在分布式能源方面也深耕多年,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分布式能源规模最大的一家。
“我们正在加紧向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能源品质要求高的大中城市以及江西、四川等天然气供应有保障的内陆地区积极布点。目前已取得6个共计72.2万千瓦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核准批复,占全国三分之二。”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预计,到2015年,华电集团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装机将达到229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到2020年力争建成1000万千瓦发电能力。
在这条产业链的上游,还有设备制造板块正在形成。
设备制造一直是国内没有攻克的难关。虽然,从2001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先后主持3次市场换技术的燃气轮机打捆招标,但整个产业引进的只是部分零部件制造技术,外方不转让任何设计技术。由于与航空领域关系密切,材料和热锻部分等核心部件的制造技术,外方严格保密,从国外引进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GE公司人士曾调侃说,要买下整个GE才能买到GE先进型燃气轮机热端部件技术。
因此,高昂的维护费用成为燃机项目的沉重负担。“维护费很贵,两台机组一年的维护费将近8000万,如果去掉这些钱,项目就基本不赔钱了。”一位参与华电燃机协作网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燃气轮机的对外技术依赖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主要的部件还要从国外买,修理也要送到国外。
由华电集团发起组建的燃机协作网,宗旨就是燃气轮机发电技术交流和服务协作。“大家一起来谈,有更好的谈判筹码,争取更好的价格,并以此作为平台,打捆和GE公司签订多个机组的长期协议。”一位参与燃机协作网的人士形容这个组织的活动类似于团购,大家通过这个平台资源共享,还可以分享一些技术。
华电集团与通用电气(GE)公司2011年8月合资成立的华电通用轻型燃机设备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这家公司主要从事航改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成套生产、销售和技术研发,而航改型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利用效率超过80%,是分布式能源的核心设备。如果这个项目实施成功,或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燃机设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