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节能服务企业:要解决的不仅是融资难问题
作者:admin来源:中国经济导报/陈阳阅读量:时间:2013-01-05

    一直以来被称之为“需求侧”产业的节能服务行业,原本是节能环保产业大军中的“小不点”,但进入“十二五”以来,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市场驱动下,该产业异军突起,有望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一大利器。因此,2012年也有“合同能源管理元年”之称。
    2012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至今,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已是风声水起之势。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势不可挡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在日前召开的“2012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峰会新闻通气会”上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连续下滑影响,2012年全国能源供需形势较往年宽松。但到2013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速启动,预计下半年开始,能源供需开始重现以往的偏紧状态。
“2012年前三季度,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加之极端不利气候影响较往年减少,全国能源消费增长放缓,能源资源供应充足,能源供需呈现了近几年少有的宽松态势。”戴彦德表示,预计全年电力等主要能源品种消费增长将低于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水平,创历史新低。
    戴彦德表示,随着宏观经济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回暖,且在国内外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企业补库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工业生产将企稳,这将拉动对能源的需求。他预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需求仍将维持一定的宽松状态,但随着经济企稳基础夯实,特别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从下半年开始,煤炭、电力和油气等主要能源产品消费量将重新快速增长,届时全国能源供需形势仍将回到以往的偏紧状态。
    “能源供需状态恢复到偏紧状态将加大节能减排的压力,也意味着将给全国节能行业带来一定的市场空间。”戴彦德说,如果按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到2020年达53亿吨标煤测算,未来8年时间里将有8亿吨标煤的节能空间,每年将新增1亿吨标煤的市场,这无疑对于目前正逐渐壮大的节能产业带来整体利好。“在当今宏观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之下,许多企业开始重视向节能减排要效益,开始思考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这一思想转变的结果就是对节能服务行业的利好。”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并且把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问责制,企业由此感受到强大的外部监管压力;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产品利润减低、能源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必须放弃过去粗放的经营模式,特别是钢铁、煤炭、电力、石化、发电等耗能大户,只有通过节能降耗方式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提高生产科技含量,才能应对目前的挑战。
    据了解,截至2011年底,全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已达1250亿元。按照相关规划,到2015年末,这一产值将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5%。

    融资难仍是重要瓶颈

    据了解,节能服务公司是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项目初期都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来进行投资,少则百万元,多则千万元,而其投资回报时间通常在3~5年左右。因此在实施了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后,企业还想做其他项目的话,资金周转就可能会产生困难,致使企业融资需求迫切。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节能利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融资租赁型,大部分节能服务合同是4种方式之一或者几种方式的结合。
    数据显示,目前节能服务公司以自有资金为主,占全部投资的65.2%,其次是银行信贷,占全部投资的28.1%。融资渠道缺乏,已制约了节能服务企业的壮大。
    戴彦德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造成节能服务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本身角度来说,很多企业是技术型的,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角度讲,节能服务的许多项目难以评估。他表示,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趋势表明这一情况正在好转,比如政府在政策和项目上给与了更多的支持,一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多种融资形式进入行业,一些金融机构也在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中看到了商机开始转变态度。
    天壕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作涛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想解决融资难问题,首先企业自身要提高风险防控的能力并充分展示给金融机构,同时加强产品创新和规范管理。他还提出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即金融机构作为节能服务投资主体,专业公司作为技术支持,再加上政府出台政策进行配合。

    节能服务企业如何健康发展?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对记者指出,节能服务企业自身能力主要包括技术能力、融资能力、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等。仅就技术能力而言,国际知名的节能公司无一不以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这类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知识产权,多为轻资产、快增长的高科技企业。
    多而不强是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的现状,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融资难首当其冲。由于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传统债务融资渠道中,节能服务企业缺乏可抵押资产,管理不健全造成信用风险高,银行等资金提供方动能不足;在股权融资渠道中,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且往往对单一客户依赖性较强,企业成长性难以评估,难以从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支持,而直接投资者由于无法在短期内对投资进行决策,对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作用有限。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制造企业,更多利用资金优势收购新技术对自身产品进行技术更新,使其在节能方面更具竞争力。由于工业节能涉及细分领域较多,国内外工业节能企业逐渐向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方向迈进,通过大量资金投入并购其他业务类型企业,对产业链进行多点布局,以实现企业的整体协同发展。比如,施耐德目前已联合德力西、阿海珐、中材集团等多个企业,实现了在变压、变频、余热利用等多个领域的布局。
    “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也便于金融机构客观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和市场前景,为消除金融机构和节能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功获得融资起到重要作用。”陈作涛表示。
    不仅如此,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诚信体系是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节能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节能服务公司为获得市场份额或政府补贴,串通用能单位或节能量审核机构弄虚作假,既给用能企业带来严重损失,也给节能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破坏。节能服务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协助、企业重点参与。”戴彦德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