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家电产业发展环境
作者:admin来源:中国经营报/马唯一阅读量:时间:2012-09-17
 

  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一直受到政府及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节能家电作为节能环保产品的重要组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成为推广节能环保产品的突破口。我国的节能家电产业的发展受到国际及国内环境的影响。

  国际环境

  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产品创新和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动,使得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止跌回稳。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印度和拉美国家,为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增添了新的机会,但价格缩水和产品组合变化对发达经济体消费电子产品销售额会有负面影响。目前全球消费电子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以中国为主,印度、东南亚地区也正在兴起,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近年也发展势头强劲。这些地区集中了众多品牌的制造基地和贴牌生产基地。

  随着产业持续升级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成熟期。消费电子行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据统计,2011年全球消费电子产量达到了23.96亿套(台), 同比2010年增长了13.80%,2011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值达到4,368.70亿美元,同比2010年增长10.20%。其中,中国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企业复苏的“引擎”。中国政府出台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激活了庞大内需市场,不但拉动全球消费电子成品的交易,还带动了诸如显示屏、芯片、软件等上游产业的复苏,这对欧美、日韩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电子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1

  国内环境

  中国实施的拉动内需政策,使中国的家电产业迅速发展。自2009年我国推出的“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等政策之后,我国的内需被极大的拉动,中国家电市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三四级市场的巨大潜力被充分挖掘。直到2011年,一系列产业刺激政策相继退出市场,再加之受我国房产调控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以发达城市为主的一二级家电市场渐渐疲软,三四级市场需求在极大释放后,增长速度也趋于缓和。中国的家电产业在经过政策拉动高速增长期后,逐渐走向市场调节的平缓期。

  2010年开始,国家推出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了家电的更新换代、刺激企业推广绿色节能产品、让人民享受政策利好。与此同时,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进行绿色低碳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例如发改委连续两年出台“彩电企业发展专项”政策,鼓励相关企业挺进上游面板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在政策的指引下,长虹、TCL、康佳、海信等企业纷纷进军上游的核心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而长虹和TCL还率先试水进入废旧家电回收领域。国家发改委对于企业引进和实施高能效空调器生产线和专用设备的改造升级也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美的、春兰等空调企业已经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提前展开了节能空调的推广。目前来看,从上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再到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终端市场的推广普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已经为业内企业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2

  随着新一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实施,节能家电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升温,并成为家电产品升级的重要方向。2012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涉及以冰箱、洗衣机、空调为代表的白电产品,以及以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为代表的家用视听产品。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家电产品的大势所趋。

  自从2010年国家推出“节能惠民工程”开始,消费者对于节能家电的重视度和潜在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业内龙头企业成为节能家电开发和生产的主力。2012年年6月,长虹推出了“全产业链节能”产品,向外界展示了包括显示核心器件的等离子屏高效发光技术、制冷核心器件的压缩机变频技术、冰箱冷凝器保压节能技术、0.1°精确变频控温技术等拥有节能核心技术,节能产品囊括电视、冰箱、空调、手机、厨卫、小家电、照明等多个领域。同样,在白电领域,华意压缩和美菱在压缩机领域的一体化优势,为整机的高效化、变频化提供解决方案,推动了整体节能冰箱再次升级。

  由于高效节能家电产品的成本投入和价格较高,要在节能家电领域发展的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与资金优势。所以现阶段,传统家电产业中,中小企业自发生产节能家电的企业不多,而大企业也是在传统家电产业转型过程中,逐渐发展节能家电。另一方面,由于节能家电产品价格较贵,国民节能环保意识不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不能靠公众自觉推广。面对上述情况,我国政府推出的“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政策,一直在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推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市场化手段相对较少。

  消费电子产业整体环境,及良好的政策环境都有助于我国节能家电产业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受成本因素制约,节能家电产品价格偏高、可选范围较窄、目标消费群体较小、消费者对节能产品功效缺乏直观感受等问题。企业如何利用好内外部良好的环境,紧跟政策步伐,适时调整产品线结构,把控政策实施中的风险,成为节能家电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