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节能减排措施从严
作者:admin来源:经济日报/鲍晓倩阅读量:时间:2012-09-03
国务院日前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圈定10大重点工程,划出23660亿元投资总额,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投资规模之“巨”,而是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严”。
“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但是,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等问题。说到底,节能减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认识问题。《规划》将节能减排纳入省级政府绩效考核,实行问责制,力度空前,足见中央政府的决心之大。
我国目前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十一五”时期,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过快,结构节能目标没有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如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性将日益增强。
从国内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瓶颈更加突出。从国际看,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开征碳税并计划实施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不少发达国家大幅增加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由此看来,《规划》明确多项严厉措施,有利于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将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