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新政缘何没能实现开门红
作者:admin来源:人民网-家电频道阅读量:时间:2012-07-25
不经意间,家电节能新政已经“满月”。对于业内期待已久的节能新政实施,业内可以说是抱有很大的期待。因为,在去年5月31日上一轮节能惠民结束后,空调行业就陷入市场的低迷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年旺季来临。因此,节能新政出台的消息一公布,就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并期待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
但从节能新政实施一个月的情况看,似乎有些并不尽如人意。从奥维咨询(AVC)监测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月对市场规模的拉动仅有2.5%。拉动作用非常有限,确实令业内人士失望。政策出台本意就在拉动内需,可市场为啥会反应如此冷淡?究其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因素值得关注:
首先,产品的准备不足。这次节能新政,从五月中旬政策公布,到厂家申报备案,再到六月一日开始实施,总共不过半个月时间。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内,厂家很难迅速完成受补产品的排产与非受补产品的库存消化。厂家备案入围的受补产品不少,但真正在市场上投放的并不多。产品结构的布局调整不到位,政策实施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其次,厂商在政策补贴资金到位上有顾虑。在以往家电下乡等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地方经销商反映,他们的补贴资金不能如期拿到。而这次节能新政又是由厂商垫付,造成厂家与经销商对这次节能新政能否顺利拿到补贴款存有疑虑,因此不敢大胆推进高能效受补产品。
第三,补贴金额占据产品金额的比重小,与以往政策比较力度不大。以空调为例,平均每台空调的补贴幅度约为售价的6%,大匹数空调仅为4%左右,不仅不具有价格上的吸引力,而且低于家电下乡13%和以旧换新10%的补贴力度,即对消费者尽快出手购买的吸引力不大,也难以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第四,政策实施监管严厉,封杀了经营者投机的空间。经营家电产品原本就利润菲薄,特别是农村为代表的三四级市场,潜规则就是利用收款收据代替发票,以减少纳税来获取利润。但节能新政实施细则要求,要开具正规发票、要有购买人的承诺书、严格登录等。基本上封杀了在受补产品经营上的潜规则空间。经销商更愿意推销盈利能力强的非受补产品,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第五,已经实施过多种政策刺激,市场有了政策衰减效应。从需求角度上看,虽然刚性需求还存在,但需求是经济、城镇化进程、住房改善等逐步释放的。近几年政府相继出台“节能惠民”、“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很多潜在需求已经提前释放,现在再出台节能新政,拉动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上一轮政策实施时那么大,政策的衰减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综上所述,实施节能新政没有实现开门红,并不难理解。一方面,需要厂商积极调整产品布局结构,把入围节能补贴的产品尽快投放市场,使消费者在节能产品上有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实施细则的落实,打消厂商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顾虑。只有通过政府、厂家、经销商多方的共同努力,依法经营,政府投入的资源才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达到出台政策拉动内需的积极效果。因此,开局的不顺利并不能说明什么,节能新政对市场的拉动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从长远来看,政府选择采取节能补贴来刺激拉动消费,关键在于向社会释放一种信号,就是告诉消费者、经营者以及制造商,家电产品节能将是一个发展方向。政策鼓励消费者选购使用节能产品,生产制造企业要在研发、生产上要向节能产品倾斜。实现家电产品的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是我们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