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节能汽车如何选择
作者:admin来源:北青网/陈永杰阅读量:时间:2012-07-23
  低碳、绿色环保概念在中国已深入人心。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关技术的参差不齐、众多产品的纷至沓来,都在消费者的心中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买混动力到底值不值?

  ■混合动力的第一轮爆发即将到来
  混合动力是一项可以加快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主流技术。据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混合动力和纯电力等电驱动车辆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一般来讲,混合动力是指油电混合动力,包括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利用电能来减少汽油(或柴油)的消耗是混合动力汽车节油的方式。

  虽然现在中国的汽车厂家纷纷在宣传各自即将上市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但是,“我国不掌握混合动力的核心技术,包括电动机、蓄电池和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不掌握,国内厂家推出的所谓混合动力车型很难说能够进入市场。”北京理工大学清洁车辆实验室主任张幽彤教授告诉记者。

  “在政策形势尚不明朗的前提下,汽车企业若想登上新能源的制高点,就必须缓步攀登,为未来做适当的准备,裹足不前将被对手抛在后面。”汽车分析师钟师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认为,节能汽车的产销数量肯定比新能源车多。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尚处产业培育期。

  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预测,未来5年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量,从2013年起将分别达到1.5万~2万、5万、15万、30万和50万,5年共计产销过百万辆,中国将迎来混合动力的第一轮爆发。

  ■混合动力汽车不是过渡技术
  有观点认为,混合动力汽车只是一种过渡产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是电动汽车,因此中国应该跨过混合动力,直接发展电动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但相对纯电驱动而言,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因具备较长的续航里程,且相对安全与稳定,被更早地投入应用到市场。

  根据盖世汽车网进行的一起业界调查显示,混合动力成熟的技术条件应该是政府开始鼓励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约23%的参与者对此表示赞同。

  张幽彤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将混合动力排除在新能源之外是中国的无奈之举。

  “此前国内对于如何界定混合动力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如何区分混合动力的技术高低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为了方便管理,国家将混合动力归入了节能汽车的行列,只将插电式混合动力列入了新能源汽车的行列。”张幽彤说。

  国家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有这样的规定,等于给众多想发展混合动力的厂家和梦想通过政府补贴弥补价格差的消费者来说泼了“一盆凉水”。

  “在纯电动车技术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混合动力车有它的优势:它有很强的继承性、折中性,一旦在行驶过程中电机出了问题,内燃机能够救急。”张幽彤说。

  事实上,目前在我国几个大城市运行的纯电动公交车都处在试运行阶段,还无法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做长距离行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混合动力车产业化步伐很快,如日本的普锐斯汽车在美国已售出100万辆。

  因此,张幽彤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形式,将主导一个时代。”他建议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研发混合动力汽车时,要摒弃以往的集成思路,采取最优配置,让性能优良的产品车早日在国内得到普及。张幽彤建议,我国应加大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投入,而不能把混合动力汽车看作一种“过渡产品”。

  ■纯电动的技术问题还很多
  尽管“北京私人购买纯电动车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的消息早在今年4月份就被媒体广泛报道,在今年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发言中再次确认了“私人购买电动车不摇号”的消息,并表示:未来北京的电动车将使用专门的牌照号段。

  如此多的优惠政策能否为纯电动汽车上路起到推动作用呢?张幽彤认为,政府推动并不等于市民能够买单。

  5月26日凌晨,深圳市滨河大道,一辆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被一辆跑车追尾撞击,之后起火。电动汽车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副部长詹文章博士坦言,电动汽车上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距离私人购买还为时尚早,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有很多。

  目前,全国跑在路上的纯电动汽车约有1万辆,几乎都是政府采购,还处于“试验”阶段,这时候发现问题要比全面推向市场,比市民大量购买以后再发现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