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钢铁工业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空间很大
作者:admin来源:中国冶金报阅读量:时间:2012-06-28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典出席斯德哥尔摩+40可持续发展伙伴论坛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是中国对于环保问题的再一次明确表态。

    在经济的高速增长之中,中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样,在产量的高速增长当中,中国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步伐也在不断迈进。“十一五”期间,钢铁工业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000万吨、炼钢产能7200万吨,吨钢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烟粉尘排放和耗新水量均大幅下降,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1年,中国确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为3.5%,实际只下降了2.01%;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源供应和环境容量的制约日趋严重,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一方面,我国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二氧化硫排放为1.53千克,吨钢烟粉尘排放为1.1千克;而韩国浦项制铁2010年的水平分别为吨钢二氧化硫排放0.7千克,吨钢烟粉尘排放0.13千克。此外,我国钢铁工业吨钢能源成本的占比要高出全球主要钢铁企业10个百分点左右。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当前钢铁企业面临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而一些节能减排指标,如吨钢综合能耗和耗新水的下降空间相对有限,要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其投入与效果之间将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节能、轻减排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节能能够带来能源采购成本的降低,企业相对动力较足,而减排很难直接带来成本改善和利润增加,企业投入的动力相对较小。

    推进节能减排不仅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更是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观需要。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政府和企业以更大的决心将节能减排作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最重要因素进行考核,同时也需要政府和企业以更大的资金投入和执行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我们应当看到,钢铁工业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首先,在工艺方面,要依靠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实现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的新突破。目前,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明显的前瞻性工艺技术,如FINEX等流化床气体炼铁技术、全氧高炉炼铁等工艺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仍然存在着对原燃料要求高、经济性不好等诸多问题,这些有赖于在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平台下,更大力度地开展基础和前沿性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的研究。此外,在原有高炉—转炉流程下如何依靠各种节能减排工艺和装备的复合作用降低消耗,也是当前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研发的主要方向。而随着我国基于“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建设的首钢京唐曹妃甸钢厂投产,工艺技术方面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有望加快涌现。 

    其次,在装备方面,要加大淘汰低水平生产能力和推广节能减排设备的力度。当前,我国中小钢铁企业的产能约占全行业产能的20%左右,且呈不断扩大的态势。这部分产能的能耗与排放水平与重点企业之间的差距很大,但对这部分企业的监管和整治难度却相对困难,给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造成阻碍。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环保立法、核查和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加快淘汰低水平产能,在节能减排方面形成市场倒逼机制,督促钢铁行业整体节能减排水平的提升,形成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再其次,在管理方面,要加大依靠系统优化节能减排的力度,推进企业能源中心的建设。当前,钢铁企业通过工艺创新等实现进一步节能有赖于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更加现实的方法来自于对企业能源系统的优化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大多以单个设备或工序为主,系统性较差;同时,部分钢铁企业能源系统的装备水平较低,能源系统监测、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较低。这些企业应加强对能源管理中心独特优势的认识,按照扁平化和集中一贯的理念,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控制和调度、平衡预测和能源管理等功能集成,实现企业能源的一体化管控。

    最后,在产业链方面,要通过高强度钢铁产品的生产推进减量化用钢,实现间接节能减排。减少社会钢材的使用量,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减少相应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无论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来看,还是从下游行业的发展要求来看,高强度钢材和减量化用钢都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钢铁企业应从产业链的角度,开发符合下游行业需求的高强度、高质量的钢材品种;而政府部门需要在标准和法律法规方面建立有利于高强度钢材推广应用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推动全社会的减量化用钢。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在当前全行业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难度较大的背景下,钢铁企业能够继续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克难制胜的根基,毫不放松地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推动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