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河北石家庄,河北省政协大楼正式“发电”年节约电费约44万,8个屋面和8个墙面,设置光伏组件面积4852.35平方米,总容量453.69千瓦,年发电量约为52万度。CFP该项目的启用标志着河北省政协机关办公楼率先成为省直机关、整个省会乃至全国政协系统独有的低碳标杆建筑。”(摘自中国网)
面对河北省政协大楼的特殊装置,新闻中的数据总是针对能源的节约,比如节约标煤,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排放和粉尘排放量。不可否认,这样的数据很有意义,的确起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这也是政府机关单位率先垂范节能减排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自己自足的发电未必能让人提高能源危机的意识,该浪费的还是浪费,这巨大的发电量也从侧面反映出机关过度用电的事实。
咱们先看另一组数据,据一份2004年调查报告: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关2004年的能源消费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一名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耗电量,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
其实,笔者引用这组数据没有其他意思,但是这的确是如今机关用电浪费的真实情况,一名行政人员一天的工作用电就相当于普通人19天用电并非危言耸听。试想饮水机、电脑、空调,哪一个不是“电老虎”,而且这些电器往往还被有意无意的开上一天,更有甚者在夏天竟然开窗户吹空调,还振振有词说关窗开空调室内空气不好。
其实,这样的用电浪费行为,在这些人的脑子里,不光是没有环保意识的问题,恐怕更多得是揣着“公家的电不用白不用”的思想,我想这些人在家里未必都是“败家子”。对于这种浪费行为,很多人会去谴责,一是资源浪费,二是浪费用电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应该说河北政协办公楼安装太阳能装置的确减少了浪费用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可是这仅仅是一家所为,可并不是所有的机关办公楼都是如此。安装这个装置,也并不是所有单位都有财政能力的。那些没有安装太阳能的办公楼,也许浪费用电依然大行其道。
面对这种尴尬,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河北政协的做法值得推广,但却并不是釜底抽薪之策,更多时候,为了减少用电浪费还是要靠办公楼里的人,只有他们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增强了才是根本。
而要提高机关干部的这两种意识,首先要领导重视,并且能够以身作则。其次就是要建立惩罚机制,一旦发现浪费用电的行为不妨就给与相应处罚,让他们不敢在这“小事情”上掉以轻心。最后就是增加辅助手段和设施建设,空调温控、光控电灯,3层以下禁止乘坐电梯、定时断电都是节约用电的好方法。
当前,我国已经出现缺电、缺水、缺煤等情况,建设节约型社会已刻不容缓!尤其是作为政府部门必须要以身作则,才能引导社会节约的风气。改建太阳能发电的做法值得鼓励,但筑起机关干部内心的“太阳能”装置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