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高地”,“高地”上长成的既有参天大树,更有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群落”。在高交会6号馆的“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展”上,这些行业里的“小巨人”拼船起航,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打造深圳版的产业链条。
新材料领域的“小巨人”们
在新材料展区,一批生产新能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材料的深圳新材料企业聚合成一圈,以完整的产业链条吸引国内外专业人士的目光。
深圳德方纳米科技公司展位上摆放着“纳米磷酸铁锂”等产品,虽然貌不惊人,但记者发现这些纳米级的材料看上去极为细腻,装在容杯里几乎像灰尘一般。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颗粒大小可以达到200纳米以内,比市场上常见的微米级产品要小5—10倍。”工程师夏萌介绍,磷酸铁锂是目前新能源电池常用的正极材料,纳米级的产品可使电池在零下20度以下的低温或高海拔地区照样正常工作,“比亚迪、东莞新能源等知名电池生产企业都是用我们的材料。”
生产电池隔膜的深圳星源材质科技公司同样是行业“小巨人”。“2008年之前,中国电池隔膜全部要从日本、美国进口,我们从那时起进入这个行业,目前拥有锂离子隔膜干法和湿法生产线,占有21%的国内市场份额。”公司负责人介绍。
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份额意味着什么?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音告诉记者,2003年我国进口隔膜的价格为15-20元/平方米,但现今,通信电池隔膜已低于10元/平方米。
“深圳拥有相对完整的充电电池产业链,其中锂电池行业具有从材料到产品再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均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并且占据了相当大的下游市场份额(国内65%以上),深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充电电池产业基地。”李音说。
新能源汽车从这里“驶出”
在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展区,除了比亚迪、五洲龙等国内知名整车企业展出的新能源大巴,一个名为“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展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走近一看,这个展区由一些中小型、专门研发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抱团组成,独具特色。
“我们企业的产品主要是电机及其控制器,可以用在电动汽车、低速汽车、SUV以及混合动力的大巴上。”深圳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像我们公司研发的这台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的是铝壳,比一般的电机要轻很多,这种技术在国内都是领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