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深圳市碳交易立法意见征询15日截止
作者:admin来源:深圳特区报/高建荣阅读量:时间:2013-11-15

    10月29日,深圳法制办网站上公布了《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征询意见今日截止,作为发展中国家惟一一个正式启动交易的碳市场,《办法》一直受到各方关注,也是目前为止最详细的碳市场试点设计思路。

    连日来,记者深入采访了拟定《办法》的相关部门,希望通过对《办法》中备受关注的五个方面问题的解答,探究我市碳交易立法动机,呈现我市碳交易市场现状,解读碳交易对普通市民的影响。

    正如参与深圳制度设计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马晓明教授所说,作为一个人为设计的市场,《办法》的每一环节都要考虑清楚。

    问:为何选择年碳排放量5000吨以上企业?

    答:这些企业碳排放总量占深圳的38%。

    市发改委碳交易办公室副主任曹洋介绍说,现有的635家企业相当于碳交易市场中的“牛鼻子”,一方面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在深圳举足轻重,另一方面这类企业数量有限便于展开交易。

    问:635家企业碳交易目标是什么?

    答:遏制深圳温室气体排放量过快上涨。

    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提出2020年GDP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根据国家、省两级分配,到2015年深圳的碳强度需比2010年下降21%。因此,《办法》按照总量控制原则,为635家企业设置截止2015年的碳排放总量约为1亿多吨,如果实现这一目标,到2015年这些企业的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6%左右,年均下降约8%。“碳交易不会减少深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有助于遏制过快上涨的势头。”市法制办经济法规处副处长许良耿介绍说。

    问:碳排放量如何计算?

    答:深圳人均年碳排放量7-8吨。

    《办法》第三章,就企业每年碳排放的量化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企业自行申报以后还要委托第三方审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碳排放量并非通过直接测试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得出,而是根据企业消耗的燃料、水电等生产要素的数量换算而来。

    比如:家庭用电100度,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使用100公升汽油,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坐100公里飞机,等于排放了大约27.5千克二氧化碳。以此类推,从直接消耗燃料、水电,到购买五花八门的商品,我们日常生活中总在直接或者间接地排放二氧化碳。根据计算,深圳人均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7~8吨。

    问:对市民而言碳交易意义何在?

    答:“炒碳”可赚钱还能为公益出力。

    近日,深圳80后小伙史成投资30万元“炒碳”,两个月内便获利10万元,成为中国碳交易市场中第一个获利的个人投资者。7月2日,史成在交易所开了账户,一个月后,以每吨35元的价格,购入7000吨碳排放配额。就在价格升至顶峰每吨140多元前,史成陆续抛出手中持有的配额,最终他以均价65元挂单卖出5200吨配额,获利10万元,点“碳”成金。

    “炒碳”除了能够赚钱,还能为节能减排出力。市民每购买1吨碳,635家控排单位就要减排1吨碳,理财的同时达到公益目的。

    问:如何阅读碳交易市场变化?

    答:政府每年回购配额保碳价稳中有升。

    介于欧盟碳价跌宕的现状,《办法》在制定635家企业碳排放总量的时候秉持了“趋紧”的原则,此外,主管部门还将每年从市场上回购配额以减少市场供给,目的就是抑制价格剧烈下跌,保证碳价稳中有升。陈海鸥认为,随着节能减排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市场将逐步形成稳定而上升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