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近日在巴西闭幕,并确认下次会议将于十月底和十一月初在中国举行。会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手段、中国的节能减排成效发表了看法。
自《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颁发以来,2011年和2012年中国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下降了2.01%和3.6%。对于2013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认为有望实现。他说:“在节能减排上,2013年进展不错,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4%,如果按照这一进度进展下去,完成2013年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而且,相较于“十一五”时期,自“十二五”以来,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解主任表示,中国节能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靠工业、企业完成的,他们在提高能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我们在工业领域应该说,通过调整结构,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工程节能,应该说我们的节能目标的实现主要还是靠工业企业的努力实现的。下一步我们要在结构节能方面要下更大功夫。在工业领域,现在我们已经实行了万家企业节能行动,一共是一万六千家企业,他们占了全社会能源消耗的65%,只要这些企业能够积极地采取措施实现目标,我们全社会的节能目标还是有望实现的。”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积极努力应对。与此同时,历史和发展现状也是每个国家在承担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时不可避免的问题。解振华表示,每个国家如何积极地采取有效行动,承担与自己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尤为重要。他说:“在这一点上,我们毫不客气地说,中国做的是比较好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承认,中国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很有成效。关键是下一步如何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调整我们的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工程节能。真正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节能减排环保工作做好。对中国来说,我们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最后还是要实现既发展经济,又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又能保护好环境,并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因此,各个国家在采取行动时,特别是“基础四国”,各国情况大同小异,方法也各不相同。解振华以中国和巴西两国为例,解释道:“我们现在主要的是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非化石能源,增加森林碳汇,这是我们采取的积极的措施,在这一方面,基础四国的情况大同小异,这主要是根据各国国情。像巴西,主要是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搞一些生物质能。在中国,我们主要是考虑,发展生物质能,主要是利用废弃物来发展生物质能。不能够因为发展生物质能,和人争土地,不能和人在粮食生产上发生冲突。所以我们在生物质能方面,也在积极开发新的技术,但是在土地利用和粮食方面是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