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城市为阴霾天气困扰的时候,率先引领转型升级方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深圳,“蓝天白云”正成为新的城市形象名片,令人羡慕的“大运蓝”成为深圳网民在互联网上热炒的“新宠”。
统计显示,2012年,深圳阴霾天数只有77天,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全市新增和整理绿道1012公里,绿道总长度超过2000公里;公交出行的分担率达到54.5%,规划到2020年实现公交分担率65%以上;累计推广新能源车辆超过5000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应用规模最大的城市,2012年实现碳减排3.7万吨;绿色建筑累计达1265万平方米,仅2012年就新增建筑碳减排约120万吨;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接近40%,清洁能源发电机装机量占85.6%。
6月,深圳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实现“首秀”,这座深圳低碳经济新地标,代表了深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追求。其时,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深圳635家工业企业和200栋大型公共建筑物将进入碳交易市场,令深圳成为中国首个启动碳排放交易的城市。
国际低碳城的启动,只是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规划布局突出“绿色低碳”,全市面积50%划作生态保护区,人均绿地16.6平方米,大面积绿地和生态廊道,构成了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为城市提供了低碳的“呼吸空间”,保证了城市快速发展的“弹性”。同时,深圳力推节能改造,出资扶持大型耗能单位所进行的合同能源管理,鼓励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发展的深圳,GDP成色变得更绿。去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继续下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和12%,在广东省最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年度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低碳发展的深圳,产业结构变得更绿。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低排放成为深圳产业体系的突出特点。据统计,2012年深圳服务业比重55.7%,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68%,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25%,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近70%。
低碳发展的深圳,在未来新的坐标系下的竞争力更强。世界银行顾问、前首席知识官尼克·古基斯坦表示,深圳在低碳经济和智能城市建设方面所实现的跨越式发展,世界罕见。“相比世界很多知名城市,深圳的空气质量和它的产业环境一样优越,很多法国企业都愿意到深圳投资。”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企业发展协会主席丹尼·古菲如此说。
专家表示,完全可以预期,深圳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快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构建新竞争规则下的新优势,实现更长远、更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