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会议提出五点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交通(交通节能)、工业节能和污染源治理、绿色建筑与市政基础建设、财税支持政策、资金直接支持等五方面。
节能超过环保,成为"生态文明"的头等大事。通常,节能与环保会同时出现在政府文件中。我们认为,近期,节能的重要性超过了环保,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阐述中,资源节约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7月10日,国家发改委对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的分析中,也是重点强调节能工作的紧迫性。本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是在强调节能而非污染源治理。以上文件均传递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即节能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污染源治理,成为近期政府工作的重点。
政府有可能针对节能推出新的补贴,并进行模式创新。10日发改委的文件强调,"继续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出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并提出了节能照明产品和高效节能电机的推广目标。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样强调节能。我们预计,现有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服务公司,所享受的税收优惠、节能奖励等优惠政策,至少能够得到延续,甚至能获得新的财税政策支持。此外,发改委文件提到"研究推行节能量交易"。若节能量交易成真,高耗能企业的能耗总量受到限制,并通过交易获取额外能耗,将极大的提升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或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积极性。
环境污染治理的优先顺序已定。近期政府文件对于污染源治理的表述,已经确定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先后顺序。在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讲话中、在发改委10日的文件中、在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文件中,环境污染治理的顺序是大气、水、土壤与重金属、农村环境整治。我们认为,这不仅反映了各类环境治理的轻重缓急,也暗示了后续治理政策出台的顺序。雾霾问题仍是短期内政府关注的重点,在10日发改委的文件中也被再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