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展深港碳交易市场
据透露,深圳将探索建立开放的碳交易市场,同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吸引更多资金参与深圳碳交易市场,特别是利用前海的优势,发展深港碳交易市场,推动人民币成为跨境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共同探索制订建设深港碳交易体系的合作模式和配套措施。
深圳碳交易市场遵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进行,今年为启动阶段,将重点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碳排放管控单位,其排放总量约占深圳全市总量4成。635家工业企业将被纳入碳交易体系,它们2010年碳排放总量为3173万吨,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38%,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9%,占全市GDP的26%。目前,635家工业企业的碳配额已基本完成,2013年至2015年获得的配额总量约1亿吨,到2015年这些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2%。其中,2013年至2015年年均强度下降率达到6.68%。
据透露,深圳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遏制需求和控制增长为出发点,将制造业、公共交通和大型公共建筑物纳入管控范围,设计了“四种类型、三个板块”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即:管控工业直接碳排放、工业间接碳排放、建筑碳排放和交通碳排放四种温室气体等四种排放类型,形成工业、建筑和交通等三个独立运行的交易板块。
配额不足的业主需购碳配额
目前,深圳对350栋大型公共建筑物的碳排放进行核算,预计首批包括市民中心在内的200栋大型公共建筑物纳入碳交易体系。其碳配额将根据建筑物单位面积碳排放限额值和面积进行分配。配额不足的建筑物业主需要购买碳配额,否则将受到处罚;碳配额富余的建筑物业主可出售剩余的碳配额。下一步,深圳尽快将新能源公共交通碳排放纳入碳交易体系。
据悉,深圳创新性创立了制造业碳配额分配方法,即依据价值量碳强度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进行制造业企业的配额分配,同时建立电子化的企业碳配额申报与分配系统,鼓励、引导企业全程参与,通过自主选择获得碳配额,而且碳配额还将根据企业实际工业增加值和碳排放情况进行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