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了京五排放标准之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贵如日前透露,购买纯电动小客车不摇号的政策将于上半年出台。
看似遥远的电动汽车,在空气污染的压力下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但面对充电设施不足、续航里程短、价格昂贵等问题,电动汽车离老百姓的生活到底还有多远?
鼓励政策拉近电动车距离
与之前流传已久的“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相比,北京将要推出的鼓励电动车购买政策有些变化。
陈贵如介绍,鼓励政策将不包括不限行。同时补贴标准将是每辆小客车国家最高补贴6万元,地方政府最高补贴6万元,各种税费是按照电动车市场价减去补贴后的价格来计算,而不是不收。
虽然没有传说的那么诱人,但这“减配”的鼓励政策也让人感到电动汽车确实已经向老百姓开来。
“这下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云飞说,纯电动汽车还在起步阶段,政策的支持在市场开拓方面将起到巨大作用。
三个老问题仍待破题
正如宋军所顾虑的,价格高、续航里程短、充电设施缺乏一直是挡在纯电动车进入百姓家前的“拦路虎”。
“一辆比亚迪F3汽油车5万元左右,同样的外观,纯电动比亚迪F3即使减去补贴的12万元还是比汽油车贵3万多元,为什么要多花将近1倍的钱去买一辆看起来一样的车呢?”李云飞说,消费者自己会算账,多出来的钱靠省油省出来需要好几年时间,觉得不划算。
而与价格和行驶里程相比,目前消费者担心的还是充电设备的缺乏。“120公里的行程对于日常出行还可以,但远途就不行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充电。”市民冯晓静说,自己目前的车位是租用的,能否安装充电设备心里还没谱。
很多消费者表示,与车位产权单位协调安装充电设施,正是他们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让个人去与物业协调,非常困难。”冯晓静说,最好能够有刚性的政策对个人安装充电设备进行规定。
电动汽车规模效益开始显现
陈贵如介绍,2013年北京市计划推广5000辆纯电动车,其中单位和个人购买2000辆,用于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领域3000辆。同时,北京市将大力推动电动车示范运营,目标是3年内达到3万辆的规模。
李云飞说,政策的推动将使电动车达到一定规模效应,这有利于电动汽车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为私人购买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北京的电动车鼓励政策将会形成一个很强的带动效应,给电动车企业打了一针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