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5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深圳市长许勤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的“2012年工作回顾”内容中说:
绿色低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计万元GDP能耗降幅超过4.25%,万元GDP水耗下降11.7%,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年度减排任务超额完成。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新建绿色建筑292万平方米,累计达1265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全年新增建筑节能48万吨标准煤。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2100辆,累计超过5000辆,继续位居全球城市首位。国际低碳城列入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启动区建设稳步推进。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相关法规,开展碳排放核查,碳排放交易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新建污水管网323公里,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69.5万吨,新增79.5万吨。日污水再生利用量达到136万吨,增长13.3%。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总量350万吨,比上年提高16.6%。垃圾焚烧发电量4.5亿度,居全国第一。启动500个小区垃圾减量分类试点。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加快。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提升行动,新建和整理绿道1012公里,建设142公里、4.4万亩生态景观林带。新建改建公园64个,公园总数达841个。集中整治机动车、电厂等PM2.5重点排放源,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力推进跨界河流污染治理,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水质通过省达标考核。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第三次国家环保模范城复查。
《报告》内容的“2013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中说: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固树立“深圳质量”理念,始终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打造绿色低碳新优势,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提升文化发展软实力,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深圳。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前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深圳实现更长远、更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市本级在生态环保领域投入223.3亿元,实施一批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为建设美丽深圳提供坚实保障。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资源节约。加快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建设。新开工建设项目率先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继续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LED路灯改造计划和公共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1700辆以上。启动编制政府绿色采购目录。积极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快推进海水和再生水利用。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河流整治责任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主要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继续改善前海湾、深圳河、龙岗河水质,加快观澜河、茅洲河、坪山河、葵涌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污染物跨区域协同控制,完成电厂机组低氮或脱硝改造,强化PM2.5防治工作,实时公布监测数据。加快完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推进污水、污泥、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新建200公里以上污水管网。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完善市容综合考核机制。继续实施绿化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田头山、铁岗-石岩等自然保护区,建成121公里、3.3万亩生态景观林带,新建改造50个公园,开放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推行绿色信贷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探索建立低碳产品的标识和认证制度,从严控制产业能耗、环保准入门槛。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加强环保实绩考核。实施最严格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深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