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低碳发展:绿是深圳主色调
作者:admin来源:深圳商报/余璐陈美寿阅读量:时间:2013-01-17

    深圳公交行业已累计投入运营的新能源汽车2350辆。目前,超过5000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街头,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最大城市。图为深南大道上行驶的电动大巴。 深圳商报资料照片

    同样是大厦,同样是公交,这张深圳城市地图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色彩。

    拔地而起的大厦是绿色建筑,忙碌不息的公交是新能源汽车,一连串诸如国际低碳城的新地名跃然纸上……

    审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现了一张绿意盎意的“低碳地图”。

    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深圳质量的本质要求。 谈起今年的工作思路,政府工作报告响亮地提出“打造绿色低碳新优势”,代表委员直言绿色成为深圳主色调。

    市人大代表叶青说,这代表着深圳经济发展的转变,也代表着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

    市政协委员高自民说,突破资源瓶颈,实现发展新跨越,深圳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用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绿色低碳之路无疑正是深圳质量的直观体现。

    GDP成绩单:绿色低碳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深圳的GDP成绩单比往年更显‘绿色’、更显低碳!”让两会代表委员们发出如此感慨的,是一连串彰显绿意的数据:

    ——预计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下降4.25%和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年度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在经济总量取得突破的同时,资源能源消耗首次出现“三个总量下降”。用水总量、汽柴油销售量、制造业用电量分别下降0.61%、1.79%和1.06%。

     ——新建绿色建筑292万平方米,累计达1265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全年新增建筑节能48万吨标准煤。

    “这说明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跨越上,我们选择了低碳发展的道路。”14日,市政协委员房涛翻阅着政府工作报告,欣慰地向记者说:“深圳在低碳发展上觉醒得非常早,从这些数字就能看到。实际上去年的世界经济环境不太好,但深圳并没有为了拉动GDP,就盲目上马高碳排放低科技含量的项目,反而是投入大量资金,为低碳排放的产业护航。”

    为低碳护航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多名委员代表从数字中读出这个信号:政府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正是为了鼓励企业走环境友好的生产之路,发展和培育绿色经济,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形成大批的新兴产业,实现深圳的绿色转型。

    “深圳去年GDP突破2000亿美元,经济总量已经非常庞大。在这么大的经济总量之上,还要继续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政协委员、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高自民14日告诉记者,以他从事的能源行业为例,深圳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较早提出“向低碳电力供应商转型”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以节能为核心的能源服务产业。实现“深圳质量”的跨越,高自民直言深圳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绿色城市:低碳理念已贯穿生产生活

    以质取胜,打造绿色低碳新优势。深圳在绿色低碳上所取得的成绩,并不仅仅体现在GDP成绩单的能耗指标上。从绿色建筑到低碳出行、从新能源公交到碳交易排放,绿色低碳的理念已经融入深圳企业和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这也正是低碳发展得以践行的坚实群众基础。

    “深圳‘绿色建筑之都’已具雏形。”负责罗湖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政协委员、民建深圳市委副主委郭志文,为记者细数深圳政府和企业在绿色建筑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建科大楼、万科总部大楼、京基100……深圳的绿色建筑数量全国第一,并且对新开工项目全部推行绿色低碳要求。“深圳建造绿色建筑的优势之一,在于拥有顶尖技术的绿色建筑研发和技术整合机构,比如深圳市建科院、万科地产、招商地产等。”他表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进入大面积城市更新的关键时期,也正是需要这些企业发挥技术优势的时期。

    “在公共交通领域,深圳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非常大。”市政协委员吴兰平告诉记者,深圳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让从事环保工作的她非常自豪。2009年2月,深圳成为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2009年6月,深圳巴士集团率先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辆,开创使用新能源车辆进行公交营运的先河。2010年3月,深圳鹏程电动汽车出租有限公司成立。四年多的时间,深圳公交行业累计投入运营的新能源汽车2350辆,深圳鹏程电动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出租车公司。眼下,超过5000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街头,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最大城市。

    停车熄火成习惯,莫让引擎空打转。人大代表黄翔今年递交建议,呼吁深圳人别让汽车空转,出发点就是建设国际化的低碳城市。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会有碳排放,尤其是车主。如果每个月有一天不开车,乘公交或者地铁出行,积少成多也能为低碳出一份力。”房涛表示,深圳市民非常积极地参与各种低碳行动:2011年,大运会“绿色出行”申报停驶车辆数量,仅27天就突破40万大关。去年3月再次启动的“绿色出行”活动,申报数量也接近30万辆。她表示,对普通市民来说,低碳并不是多深的词汇,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各种低碳行动,包括申报停驶、响应政府的低碳召集令、节电节油等等,总有众多的深圳市民参与,这说明深圳市民已将“低碳”融入日常生活中。

     绿色引领:政府需要发挥带头作用

    在2013年政府工作重点中,政府的绿色任务占据不少篇幅。这些任务包括:加快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建设;新开工建设项目率先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1700辆以上;启动编制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大力构建以公交、地铁、轻轨、自行车等为主体的城市低碳交通网络,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建设;全年新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以上;加强公交都市建设,公交分担率达到55%。探索建立低碳产品的标识和认证制度,从严控制产业能耗、环保准入门槛;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完善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

    “在低碳发展上,政府已经发挥带头和表率的作用,未来还必须继续保持。”吴兰平委员对于1700辆新能源汽车的计划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政府部门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现在大多的新能源汽车投放在公交领域,如果政府公务车辆带头采购,能起到示范作用,让市民觉得更加安心。”

    郭志文委员则认为深圳对绿色建筑标准还应推广到既有建筑。“应该对既有建筑改造也施行绿色标准,并将其上升到立法的高度。”

    人大代表刘鲁鱼和政协委员王岚,则建议大力推广自行车出行。王岚表示,这也应该从上而下,由政府部门牵头并做出表率。刘鲁鱼第七次提出“全面恢复自行车道”的建议。他表示:“在过去十年,深圳逐步取消主要供自行车行驶的非机动车道,自行车要么与行人抢道,要么与机动车并驾齐驱。”他建议政府在十二五期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在深圳全境全面恢复自行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