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深圳宝安:破“垃圾围城”建低碳社区
作者:admin来源:深圳商报/赵川邓红丽张睿刘吉娜阅读量:时间:2013-01-16

    核心提示

    每天,深圳的生活垃圾排放量达1.5万吨,且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大宝安(含龙华及光明新区)每日垃圾清运量达4500吨,约占全市的三成,每年产生生活垃圾160多万吨。枯燥数据的背后,是“垃圾围城”之势汹涌而来。随着一个个垃圾填埋场的饱和,在寸土寸金的当下,深圳已难寻更多的空间承载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

    如何避免“垃圾围城”,保持城市家园的美丽洁净?垃圾减量分类成为全球共识和必然之选,宝安区城管局于2012年5月开始探索实行垃圾减量分类。

    “分类”宣传标语遍布大街小巷

    宝安区城管局将“垃圾分类”的宣传扩展到了遍布全区的环卫设施上,包括所有垃圾桶、垃圾转运车,还有街边的公益广告、候车亭、公交车等,都成为宣传阵地。家住宝安城区的市民会发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生活更美”的宣传标语。

    “要让‘循环、低碳、环保’的理念‘走街串巷’,深入人心,从提高参与度上一点一滴做文章。”宝安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垃圾减量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前期的宣传、市民的共同参与、小区物业、餐饮企业、废品回收站等,只要一个环节“抛锚”,就会前功尽弃。

    另外,对于垃圾分类,之前市民只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概念,现在要求每家每户把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类,并自觉对应投放到分类收集箱中,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首先要让大家知道垃圾减量分类,要怎么分,还要有人跟他一起分,形成共识和氛围,这个工作才能开展下去。”源头减量分类非常重要,相关负责人坦言,单靠政府投钱推动,不是长久之策,容易导致资金充足时推一推,“断粮”时便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

    宝安区城管局决定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工作做实。将突破口放在老百姓减量分类意识培养上,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从源头上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工作。

    全面铺开70个示范点创建工作

    记者采访获悉,2012年5月,宝安区选取区城管局大院及环卫大院、新安街道机关大院、新安街道雅豪轩花园和宝民小学,先行开展垃圾减量分类的宣传培训和试点实施工作。根据机关、学校、社区环境不同统一购置和发放了一批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四类封闭式垃圾桶及其储存间,4个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积累了经验。

    2012年10月26日,宝安全面铺开了70个垃圾减量分类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包括42个居民小区、18个机关单位和10所学校,覆盖全区6个街道。落实了各示范创建项目的经费,完善了垃圾分类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做好了设备更新和改造工作。据悉,全区投放了两分类果皮箱17956个。

    示范项目启动后,城管局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志愿者定期深入到每个家庭进行宣传,同时根据各示范单位实际情况,配置标识统一、数量足够、方便投放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该负责人表示,四分类中最难处理的是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占了生活垃圾的50%到60%,有些家庭甚至占了70%,这些垃圾易腐蚀散发臭味、水分多湿气重,易带来二次污染。

    针对厨余垃圾,宝安区将依托现有的垃圾转运站、环卫工具房等设施,在各街道选取一两个点,建设可以辐射周边一定范围的小型化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站。对餐厨垃圾进行单独收运,就近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前端分类后端大锅烩”现象发生。

    据悉,今年宝安区将进一步扩大垃圾减量分类示范范围,到2015年,力争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施。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人均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原生混合垃圾“零填埋”,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5%,常住居民参与率不低于60%。资源回收率达30%,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4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垃圾分类公益组织活跃社区

    针对垃圾减量分类宣传,宝安区成立了全市首个专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深圳市宝安区“绿宝宝”垃圾分类指导中心(简称“绿宝宝”)。

    “绿宝宝”作为宝安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公益性志愿组织,具有绿色宝安、变废为宝的含义。“绿宝宝”有统一的标识、色系、卡通形象、宣传标语,由此形成具有宝安特色的宣传形象。

    2012年10月,宝安区城管局举行了一次“资源回收日行动”,记者在深业新岸线小区的活动现场看到,“绿宝宝”志愿者们热情地向过往市民派发志愿者招募书,以及垃圾减量分类宣传折页,介绍垃圾分类知识。

    活动现场,宝安区城管局通过垃圾分类展板宣传、环保物品展示、旧衣物回收、废置品兑换礼物、垃圾分类实物操作演练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市民对垃圾减量分类的参与度,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小区居民排着长龙踊跃参与,将家里的各类垃圾投放到不同类别的垃圾箱中,兑换自己心仪的生活用品。另外,不少居民现场报名参加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

    “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热情很高,光是活动当天就有60多名市民申请加入”。“绿宝宝”志愿者尹梅芳说,“所有志愿者将作为推进社区垃圾分类的指导员,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减量分类工作。”

    “绿宝宝”成立之初只有49名成员,如今加上招募的志愿者和宝安区负责垃圾分类的义工,已形成200余人阵容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他们将深入到各个社区、花园和居民家中,进行垃圾减量分类的宣传、培训工作。

    区长建议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

    记者了解到,宝安区区长张备曾建议,将垃圾减量分类知识编写入中小学教材,让宝安的下一代从小就树立垃圾减量分类的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

    2012年11月初,宝安区教育局已着手组织专家编写和印发适用于幼儿、青少年的垃圾减量分类图书、画册等科普教材。2013年春季开学时,垃圾减量分类系列科普教材将进入中小学课堂。届时,垃圾减量分类知识教育将渗透到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科学等学科的课堂中,或被学校列入选修科目。

    与此同时,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宝安区城管部门倡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垂范,提倡环保、节约、低碳化办公;倡导就餐人员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按需点餐;定期开展“资源回收日”行动,将所得款项捐赠给困难地区群众。